English

嘉宾介绍

嘉宾:张良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嘉宾:诸平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嘉宾:王敬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嘉宾:于荣学
中国教育学会分会副理事长
嘉宾:游涛
海淀未成年人审判庭庭长
嘉宾:杨庆江
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副局长
嘉宾:刘翠鸿
长沙开福区教科中心教研员
嘉宾:刘云燕
长沙市育德小学校长
出席领导:刘伟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主持人:王保纯
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

“危险的12和13岁”

【1】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缺乏基本的规则教育

张良驯:规则是法律的基础,青少年守法是从守规则开始的。规则意识和规则行为能力是社会性发展的基本内容,是青少年的成人之道。对青少年进行规则教育,能够强化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培养青少年遵守规则的习惯,提高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帮助青少年成长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但目前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缺乏基本的规则教育。[详细]

【2】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历年普法活动的重点

王敬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于法律的认知一直处在摇摆状态,比如对于“你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吗”这个问题,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随着年龄的递增法律认知在摇摆,年龄越大的越选择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还发现,12、1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刑事责任认知程度最低,可谓“危险的12岁和13岁”。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详细]

成长路上,教还育缺失什么

【1】我们对法治教育的定位不清晰

王敬波:我们对法治教育的定位不清晰。现行的法治教育,将法律知识的传授融合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中,这种“零打碎敲”的教育模式不利于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具体的法治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渗透主要依靠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法律知识和素养的训练。[详细]

【2】我们必须把法治教育列入育人的整体系统

诸平:我们虽然重视法制教育,而且也开展了很多相关工作,但学生无法将法律、规则内化,形成行为习惯,并进而升华为能够保持终身的价值取向。[详细]

【3】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

杨庆江: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重应试轻育人的教育目的偏差。二是重认知轻体验的教育方式偏差。三是重外在表现评价轻价值取向形成的教育效果的偏差。[详细]

“养不教,父之过”

【1】学校是有围墙的教育,需要社会教育去弥补

张良驯:学校毕竟是有围墙的教育,只要离开学校,就需要社会教育去弥补。许多成年人不守规矩,心里没有做人的底线和是非的界限,缺乏基本的敬畏感。当下有时流行的不是符合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正式规则,而是不成文、不公开、非正式的潜规则,不仅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而且也毒害青少年。[详细]

【2】当下缺少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而形成法治文化氛围

于荣学:多年来大中小学在法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什么有些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没有进入青少年头脑呢?原因在于缺少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而形成法治文化氛围,法治文化氛围是酝酿法治精神、滋生法治信仰的土壤、母体,这个问题不解决,做得再多也是事倍功半。[详细]

【3】目前对于失职监护人的法律缺乏刚性和足够的严厉性

游涛: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的人格培养至关重要。子不教,父之过。为人父母,真正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吗?教育是一门科学,家长应该去系统学习。我们目前的法律对于失职监护人多规定“训诫”“责令严加管教”,缺乏刚性和足够的严厉性。[详细]

规则:校园必修课

【1】培养学生的理性与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的理性与规则意识

杨庆江:我区推进中小学公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与规则意识,将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学校的校园公共生活中来,创设“ 像公民一样生活”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明白自由与规则、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运用自己的智慧,在能动的活动与实践中走向自律,培养学生的理性与规则意识。这正是“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把制定规则的过程变成准公共生活的过程。[详细]

【2】应引导学生懂得遵守规则是公民基本的素质要求

刘翠鸿:我们提炼了六个关键词作为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即:民主、规则、责任、爱心、尊重、权利。其中“规则”部分我们重点选取了规则制定、礼仪规范、公共秩序、法律法规四个维度,引导学生懂得遵守规则是公民基本的素质要求,让学生知晓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与公共秩序常识,知道人的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无论与己、与人、与社会、与环境都是有规则可循的。实际上,在目前我国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当中,关于法治、规则方面的教育内容是融合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思想品德(政治)、历史等课程及其他国家课程当中的。[详细]

【3】一个学校,必须营造善好的学校公共生活

刘云燕:一个学校,必须营造善好的学校公共生活,让学生通过民主生活、民主参与来实践公民资格,从而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善好的学校公共生活,应该人人懂规则,讲秩序,有理性,有担当。一个学校应该让规则、法治教育成为校园的公共生活。这样,学校必须做三方面的事情:一是要基于学生认同建立规则,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其知晓规则,三是引导他们遵守规则。[详细]

现场图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