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传闻日前引发舆论热议,尽管教育部迅速澄清传言不实,但针对这两项工程的争议并没有迅速平息。存废之争的背后则涉及到教育资源的失衡、大学等级划分、利益固化等种种弊端。
主持人的话:
该不该废除985和211?高教改革路上,究竟哪些要来守?哪些亟需破?认清当下高校改革的难题与重点,才是“存废之争”的意义所在。
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认为,985、211工程在一定时期内用重点建设的方式支持部分高等院校发展,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详细]
在大学内部应该区分行政与学术的边界,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任何学校的经费,总得有个分配方式,只要能推动大学更好发展就应该支持,我们应该更多看到其有利的一步,而不应该把不利的方面放大。
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颜晓红认为,不必期待行政主管部门绝对公平地分配科教资源,那只会耽误高校自身的发展,如果地方高校结合市场需求搞好教学和创新,直接服务地方经济,最终会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周烈认为,985、211工程人为造成大学的三六九等,拉开大学间的差距。希望中央推出措施取消这种“杀贫济富”式的做法。[详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高校一直采用行政主导的财政体制办学,但随着过度僵化的体制弊端逐步暴露,“一刀切”的教育资金投入方式并未使资金得到真正公平和有效地利用,无法完全惠及有需求的群体。
中国的高校资源特别是科研经费向少数“211”和“985”高校集中的现象非常严重。2009-2013年的五年间,政府拨付的全国高等院校科研经费达到2647.69亿元,但其中的72%被112所“211”和“985”高校瓜分。
废除211和985容易,如何重建一个更加科学的高校办学评估体系,一个更加公平的财政拨款制度,将成为废除之后的关键。如果废除之后,一个新的体系只是将原有的高校收编、站队,那就是“换汤不换药”——虽然名称不一样,但211和985的实际影响还是会一样存在。这其实就是一个破与立的过程——破从来都是容易的;立从来都是复杂的。
如今“985、211”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背离其初衷,但当下亟需的并非破除工程本身,而是其背后的行政化、等级化利益格局;并要把建设大学自主办学生态作为高教改革的一大重点工作。
废除“985”、“211”仅仅是让大学更加公平的一条路径。除了公众希望废除资源配置上的差异体制,公众还希望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现无论是学校还是校长,似乎从来都被固化了身份。这像是等级森严的官位,不可逾越。而这一点,也是阻碍我国广大高校朝向更加公平路向发展的阻碍。
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已成为国家层面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共识。如果不再搞类似“985”、“211”工程,会很大程度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生态。
教育部还是明智的,废除的话,中国的大学更加糟糕,因为教育的弊端,和其他所有领域的弊端一样,总根子在体制,体制不改革,其他都是空谈。 另外,大学如果不去行政化、不去形识形态单一化,取消与不取消985、211都没有任何意义。
与之相比,我觉的更应该整理一下那些有点分就能上的所谓的大学,不是歧视低分同学,四年玩乐下来,学费生活费一分不少,走向社会一无是处,不如蓝翔技校。重点至少有名堂有希望,与其热衷废除985、211,不如倡议先除杂草再来拔苗。
在某范围内能高分考上211工程重点大学的学生肯定实力非凡,在班内获得公认。高考是中国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机制,一次高考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至少能检验个人很多方面。考上211和考上普通大学的学生水平本身存在很大差异,你不服不行。别喊取消211或985了。承认等级和择优录取的现实,完善自己才是王道。
教育部还是明智的,废除的话,中国的大学更加糟糕,因为教育的弊端,和其他所有领域的弊端一样,总根子在体制,体制不改革,其他都是空谈。 另外,大学如果不去行政化、不去形识形态单一化,取消与不取消985、211都没有任何意义。
与之相比,我觉的更应该整理一下那些有点分就能上的所谓的大学,不是歧视低分同学,四年玩乐下来,学费生活费一分不少,走向社会一无是处,不如蓝翔技校。重点至少有名堂有希望,与其热衷废除985、211,不如倡议先除杂草再来拔苗。
在某范围内能高分考上211工程重点大学的学生肯定实力非凡,在班内获得公认。高考是中国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机制,一次高考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至少能检验个人很多方面。考上211和考上普通大学的学生水平本身存在很大差异,你不服不行。别喊取消211或985了。承认等级和择优录取的现实,完善自己才是王道。
大学的生机在公平竞争。这类政府主导的工程通过资源分配上的苦乐不均,固化了高等院校的等级结构。确定入选标准时一味地以规模论英雄,导致某些有特色的专门性高校遭排斥。加上对私立大学难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无从竞争。某些高校录用教师,要求本科须985,气死启功类人才。
大学的生机在公平竞争。这类政府主导的工程通过资源分配上的苦乐不均,固化了高等院校的等级结构。确定入选标准时一味地以规模论英雄,导致某些有特色的专门性高校遭排斥。加上对私立大学难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无从竞争。某些高校录用教师,要求本科须985,气死启功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