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育政策专家、人工智能学者,以及河北、安徽、内蒙古、河南、福建等地多所县域高中的校长代表和教育企业及媒体的代表齐聚北京,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县域高中发展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围绕“提升县域中学课程教学质量”展开深入研讨,旨在助力县域教育振兴与质量提升。
代表们认为,县域普通高中的振兴,核心在师资,关键在赋能。如何为县域教师进行精准、有效的赋能,是此次研讨会希望破解的难题。对此,国家层面的答案已经明确。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加快推动城乡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行动计划》将“教师队伍提升行动”置于重要位置,明确提出通过“优师计划”、跨区域帮扶等举措破解县中师资困境。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介入,为这些政策落地提供了高效路径,从教师培养、能力提升到教学协同,全方位打通县中师资建设的堵点,让县域高中振兴真正具备了可落地、可复制的现实可能。系统设计了五大任务和八大行动,为县中振兴提供了清晰路径。特别是教育数字化赋能行动,强调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探索开展教师和人工智能协同的“双师课堂”试点,开展人机协同学习、项目化探究学习、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等应用。
会上,代表们指出,《行动计划》擘画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宏伟蓝图,人工智能则是实现这一蓝图的强劲引擎。人工智能弥合资源鸿沟,让优质教育无远弗届,为县中师资提升和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其从师资培养的源头优化,到教师成长的全程赋能,再到优质资源的广泛触达,让县域高中振兴从政策愿景转变为教育实景。
技术始终是手段,育人方为根本。在AI赋能过程中,代表们认为,需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避免技术异化。坚守教育本质,让AI赋能行稳致远。振兴县中,关键在教师。要注重培养县中教师的AI应用能力,让教师成为技术的主导者而非被动使用者,通过人机协同提升教学质量。人工智能并非要取代教师,而是要成为教师的智能助教和最佳搭档,将其从批改作业、组织考试、统计分数等重复性、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宝贵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和情感价值的工作中去。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以AI技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此次研讨会及随后设立的“县域高中高质量教研基地”,是落实《行动计划》的重要步骤。北京全品文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基地落户承接单位,为各方深耕县域高中教育、共享优质教研资源、共育骨干教师提供了平台。据悉,该平台将整合包括“全品AI智慧教辅”在内的多种技术工具,持续为县中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用科技赋能教学,以实际行动为县中振兴贡献力量。(李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