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大趋势,英语能力也成为乡村人才参与到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素养。高校是人才供给的第一站,要积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力量,革新英语教学模式,通过资源下沉、能力培养和模式创新等多个维度,着力构建起连接高等教育和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内驱力。
技术筑基:构建乡村导向的高校英语教育新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的积极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赋能高校英语教育,为乡村培养所需人才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特别是在资源配置以及教学实施等过程当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都可以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当中找到可借鉴、可复制的力量,从而推动高校英语教育能够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对标乡村发展需求,培养专门化的高素质人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并不是单纯地将工具进行叠加,而是从技术研发到资源转换,最终推动高校人才培育实践落地,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
在资源供给方面,高校可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打破时空局限,让乡村的发展需求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培养当中,从而构建起针对乡村场景的专门化英语教学资源体系。针对乡村所需人才常用的硬件设备,高校则会结合技术机构对其进行优化和升级,开发出轻量化、高适配的教学资源包,避免在日后的使用过程当中会受限于乡村的硬件设施局限。在教学资源包的服务下,乡村可以实现一次下载、长久使用的便捷体验。比如高校可以通过打造专门化的人工智能课程,将乡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英语语音、商务沟通等重要内容拆解为模块化资源,并结合乡村产业的特色发展,将农产品相关交流语言融入资源体系当中,让英语学习能够从课本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
在教学实施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推动高校英语教学从标准化讲授转变为个性化培育。高校可以搭建智能化的口语评测平台,借助语音识别技术精准地捕捉到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偏差,从而针对其短处进行实时反馈。资源优势能够通过优师计划等项目传递到乡村教育第一线。针对乡村学习者在日常学习当中存在的口音问题,AI系统也可以创新设计方言到标准音的对照练习模块,通过生动的发音技巧讲解,帮助乡村英语学习者掌握专业的英语发音,提升发音水平。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高校乡村人才定向化培养,也可以通过师范生将技术应用的方法带到乡村课堂。
在师资培育过程当中,人工智能也可以为高校打造出乡村英语教育的专门化、综合素质较强的老师,乡村英语教师普遍匮乏,高校则可以借助AI教学能力测试平台对师范生进行训练。尤其是在立足乡村发展需求当中,能够针对乡村的具体条件,智能生成个性化的教学能力提升方案。通过AI训练模式,教师可以提前掌握AI助教的使用方法,从而帮助教师在乡村课堂上将AI助教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能够纠正乡村学生的发音,也可以让乡村学生的英语视野得以拓广。经过系统培育的师范生,既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素养,又掌握技术赋能教学的实践能力,成为连接高校资源与乡村需求的关键纽带。
实践赋能: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高校英语教育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实现资源和能力的同步下沉。比如,借助校地协同和场景融合等多样化的方式,乡村人才的培养可以从晦涩的高校课堂转变到生动的乡村田野,真正实现艺术价值和实践需求的精准匹配。
在基础教育阶段,高校主导的AI英语教育项目能够弥补乡村英语教学存在的空白,通过高效地精准研发并借助公益投放的形式,可以实现对乡村教师的科学引导,高校能够将离线版的AI口语系统借助工具渗透到乡村小学,乡村学校则可以享受到高效的发音教学,离线版的口语系统对网络没有要求,也解决了乡村可能存在的网络硬件短板。AI口语系统还可以多人同步实现练习,配合自动生成的发音问题反馈清单,乡村教师则可以针对孩子们在发音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会大幅提升,不仅能让孩子接触到专业的标准英语发音,也可以将生动情景化的对话练习渗透到偏远的乡村学校,让孩子们打破不敢开口的困境,甚至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在AI口语系统当中,精心为孩子们设计模拟场景化的多重练习,可以建立起孩子的语言自信。高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师范生到乡村开展支教工作,借助AI系统的实时反馈,帮助乡村解决教学上的难题,为孩子们打造立体化的培育环境。
针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需要,高校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开展成人英语技能教学提升和优化活动,培育能够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实际作用的专业化人才。在农产品电商领域,对口语要求较高,高校可以针对开发AI商务英语学习系统,围绕跨境电商以及外贸交流等多重场景,设计针对性的训练模块。通过虚拟的情景对话,让农户也可以掌握到跨境交易当中可能用到的英语口语,提升农户在跨境贸易当中的生存技能。而针对乡村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AI教学系统也可以将乡村的特色景点讲解,以及接待外宾时的礼仪用语等打包成专门化的口语教学模块。借助语音跟读和场景应用的多样方式,帮助乡村文旅从业者快速提升综合服务技能,使乡村文旅能够接待到更多的外国友人。
校地协同机制也可以让AI英语教学的实践长久、健康、稳定发展。高校可以和当地的教育部门、乡村合作社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人工智能英语实践教学场地,让高校的技术资源、师资力量能够服务于乡村的人才发展需求,并建立起贴合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场景。高校可以开展优师计划,定向为农村中小学培养教师,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实现师范生在校训练与乡村教学实践的无缝衔接,培养适配乡村教育的优秀人才。
价值升华:从教育公平到乡村发展的深层赋能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高校英语教学实践在促进教育公平、培育乡村发展动能、传承乡土文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为乡村人才的培养注入了多重力量。
在技术加持下,AI离线教学系统的应用让偏僻的乡村课堂也能够得到精准发音的指导,高效的公益项目也在很大程度上向乡村投放了免费技术资源,配合高校师范生的下乡帮扶,在更大程度上缩小了城乡的英语教学差距。让不同基础的学习者,都可以获取到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资源,提升自身英语学习能力。在发展动能方面,英语能力的提升也让乡村人才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让乡村的资源投入到了全球市场当中。掌握英语技能的乡村人才成为电商从业者,可以将本地自然禀赋转化为服务全球市场的个性化资源。具有外语沟通能力的村干部,也能在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投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文化传承角度来讲,AI英语教学实现了乡土文化和全球视野的充分融合。高校在设计AI教学资源时,融入了乡村特有的文化元素,学习者不仅能够学习到英语,还可以用英语来讲自己乡村的故事。比如可以将乡村特有的手工艺传承和特色民俗、特色文艺表演等融入语言学习场景当中,帮助学生能够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播者。
人工智能为高校英语教育赋能乡村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它既不是对传统教育的替代,也不是脱离实际的技术炫技,而是以技术为桥、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创新实践。从山沟里的“发音教室”到高校的“智慧课堂”,从师范生的技能培育到乡村人才的能力提升,这项实践正在让英语教育成为乡村人才成长的“助推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模式的持续优化,高校英语教育必将为乡村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掌握实用技能的优秀人才,让乡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作者:张冰瑶,湖北医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