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教育蓬勃力量涌动黄浦江畔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教育高光时刻盘点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10日在上海落幕。在这场为期6天的全球经贸盛会中,处处激荡着教育的力量,教育也留下了诸多高光时刻。

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闭幕。图为第八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高光时刻1
赋能产业增效 贡献中国智慧
“过去3年,集中盘点全国2700多所高校院所的134.9万余件专利,筛选出具有转化前景的68万件,经高校院所和企业双向评价双五星专利试点5万家,加快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
11月6日,2025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正式启动。在当天的“2025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国际化发展会议暨‘百链千企’专利产业化工程推进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芮文彪列举的这一串数字,见证着高校赋能重点产业全链增效的铿锵步伐。
不仅如此。在4天的上海会议活动中,在100多场论坛、边会中,面对200余位政、产、学、研各界领军人物,超5000名进博会展客商,9000多人次参会观众,来自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多次作为主要嘉宾登台演讲,阐述绿色能源转型、产业创新协作、破除隐性壁垒等全球议题,持续为世界发展注入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记者点评中国高校正以自己的奋力进取,不断凸显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推动者的担当作为,不断凸显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的战略研究能力和智力资源积累。
高光时刻2
签约合作不断 打造发展引擎
围绕人才培养,签约;围绕技术转化,签约;围绕研究项目,签约……进博会期间,高校成为诸多知名企业争相合作的抢手“香饽饽”。
立邦中国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及华东理工大学共5所高校联合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以深化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协同创新。
“产学研融合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立邦中国技术研发副总裁蔡永岳表示,“我们期待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加速推动前沿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进一步夯实人才储备,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搭建创新桥梁。”
欧莱雅集团携手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起长寿时代的创新行动,并成立“医研共创皮肤科学实验室”。“来自中国的深刻洞察、数字化创新以及蓬勃的创新生态圈,正以澎湃动能引领未来之美。我们的信念清晰且坚定: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表示。
记者点评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正深刻改变高校的办学面貌。知名企业的争相合作,从一个方面印证了高校近年来的改革成效。相信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将迎来更大更多的惊喜。
高光时刻3
“大思政课”精彩 家国情怀耀眼
“第八届进博会共有138个国家和地区的4108家企业参展,这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与全球合作共赢的桥梁……”在进博会汽车与智慧出行馆,东华大学开了一堂直播课。该校研究生支教团的进博会志愿者,与正服务于贵州省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的支教团接力,带着山区的孩子们沉浸式“云游”进博会。
“虽然我们无法线下到场,但是我们能感受到进博会的热烈氛围,这种感觉真是太神奇了!”学生们兴奋地说。
很多师生表示,进博会也是一堂“大思政课”,是涵育家国情怀、拓宽全球视野、锤炼奉献精神的育人沃土。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进博会现场开设“诚信生长力”课程,引导大家认识到诚信是连接科研创新与志愿服务的共同基石;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博士生姜鸣华一边当志愿者,一边琢磨展区内的材料创新,收获满满:“优秀的工程师既要懂技术,更要懂应用。志愿者的经历坚定了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
记者点评进博会何以火爆?关键在于中国的发展成就,在于中国的开放姿态。进博会是读懂当代中国的一把钥匙,是开阔学子视野、培养责任担当的一片沃土。正是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教育不断为国家进步、人民富强贡献力量。
本报上海11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高毅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