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期,各大高校开始举办各类招聘会、宣讲会,为在校学生就业求职提供助力。然而,随着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外经济的震荡,学生的求职没有了往年的路径优势,职业不确定性成为他们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帮助大学生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到一份好工作,并引导他们为职业理想而奋斗,成为高等教育与职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理想职业是带给个体愉悦和幸福的职业。总体来说,理想职业是世俗意义上客观满意度较高的职业,常与薪酬回报高、稳定性强、社会地位高等特征联系在一起。 在进行职业咨询时,要避开近视的、功利的、不全面的、瘸腿式的指导。首先,要了解外部职场世界,并深入分析自我特点。遵循最基本的人-职匹配的“知己知彼”原则,避免一窝蜂涌入热门行业,好的单位不代表适合自己。注重职业与求职者性格、能力和兴趣的匹配。避免将职业规划简单等同于职业情况介绍或者公司行业简介,职业规划的布局不能仅仅局限在“外部职场世界”的框架内。其次,避免将职业规划的质量与客观报酬简单画等号,过分重视工资、福利等经济回报,同样应该重视职业发展中内在幸福感和主观满意度等维度。第三,生涯发展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静止的生涯观,避免只顾眼前的精挑细选而缺乏长期规划。
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光要关注外部职业机会的获取,更重要的是要加深对自己的理解,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比如湖南姑娘钟芳荣,背负着全村的希望考到北京大学,没有选热门的经管、金融类专业,坚持己见,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考古专业。凭着对专业的热爱,毕业时成为各大博物馆和考古机构争相聘用的人才。在别人不看好的行业里坚持做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将理想职业与职业理想完美融合。
由此可见,找到理想的职业应当更多地从自身需求、兴趣和长远规划,而不是一味跟风与追热点。理想职业,源于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并伴随着情感认同、意志坚持、信念支撑和行动落实的完整过程。
探索理想职业只是生涯的一小步。坚持职业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守护,而是基于职业价值观、动态调整发展路线。而在外部环境纷繁复杂时,内驱动力变得尤为重要。回归核心职业价值观,回归内心深处最看重的东西,是成就感、是创造力,还是服务社会?切身经历的体悟与理性的判断,能帮助求职者跳出所处环境的桎梏,全局性做出判断。由职业理想引领的个人发展,更能适应行业变化,通过不断学习新技能来拓宽和深化自己的职业道路,从而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实现和坚守自己的职业理想。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大学生探寻理想职业并坚守职业理想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始于借助科学工具与实践经验进行的深度自我认知,并最终落脚于培养学生动态调整、终身学习和坚定理想信念的职业素养。明确自己的内心所需并为之坚持,在不确定性中岿然不动,这样才能拨云见日,更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生涯之路。
作者:李琦,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学生思政办公室主任、学生就业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