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育体铸魂 沪师风采】
编者按:
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区,上海自2012年率先启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试点以来,逐步构建起“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体系。最新出台的《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课程、赛事、场地、师资、保障等9个方面发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展现上海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与育人成效,生动诠释新时代上海教师群体的专业风采与教育智慧,光明网推出“育体铸魂 沪师风采”系列报道。报道将通过案例剖析与名师讲述等,解码上海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上海市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大课间,学生或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练习武术,或随着音乐跳起韵律操……这一场景是沪上校园丰富体育项目供给,提高体育课程质量的缩影。
近年来,上海市多措并举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鼓励高中开设时长80分钟的专项运动课,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课程体系创新:从统一教学到个性发展
上海中小学积极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实现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
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创新实施“师生共同备课”机制,基于运动技能中的学习重难点,邀请运动优势至弱势的三类学生开展课前访谈。教师基于分析,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思维的学案,同时让“运动小达人”担任“小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开展学习训练。课后再次开展师生访谈,重点关注教学方案实效并进行二次优化,运动技能掌握率显著提高。
四团中学舞狮社团在进行日常训练
奉贤区四团中学的走班制“健体课”打破了传统班级界限。学校提供足球、篮球、舞狮、军体拳等10大运动项目,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实现“人人有项目、个个有特长”。体育的特色化发展,不仅是简单的技能叠加,也是一场与学校文化基因的深度对话。其中,军体拳课程传递着纪律与担当,舞狮项目唤醒了学生自信。
嘉定区震川中学构建了“基础课程+特色分层+个性拓展”三维体系,开设篮球、击剑等12个专项课程。学校的特色课程实施“双导师制”,由10名专职教师与4名外聘教练协同授课,并开发了《篮球素养分级标准》《击剑文化》等6门校本课程。近年来,学校击剑队已向专业队输送6名运动员,女篮B组在市运会上荣获亚军。
高中专项突破:从普及教育到专业引领
在高中阶段,上海大力推进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通过选项走班、分层教学等模式,帮助学生在兴趣基础上深化运动技能,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长宁区延安中学创新实施“2+1+1”教学模式,每周安排1节80分钟专项课和2节40分钟体能课,确保学生在专项技能提升的同时,基础体能也能得到充分锻炼。学校在专项教学中融入体能强化内容,例如,篮球班将折返跑、变向加速融入传接球训练,通过“技能+体能”的融合模式,形成“以技带能、以能促技”的良性循环。
文来中学把课堂搬到赛场
闵行区文来中学构建了“基础必修+拓展选修+社团精修+场馆研学”四维课程体系。其中,基础体育课增设篮球、足球、武术、彩带龙、攀岩、啦啦操、极限飞盘等十多个运动项目,并定期组织学生观摩CBA职业联赛、F1大奖赛等高水平赛事,把课堂搬到赛场,真正形成“必修夯基、选修强趣、研学拓界”的进阶式学习模式。
虹口区长青学校的冰雪运动课程是学校特色。从2021年起,学校邀请专业滑雪教练进校开展冰雪运动知识普及讲座,并与专业滑雪俱乐部合作,利用双板模拟机与虚拟滑道系统开展训练,定期组织学生赴外地参加滑雪集训。在2024-2025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系列竞赛高山滑雪项目(女子组)中,该校4名学生跻身前20名。
赛事体系赋能:从少数参与到全员投入
贯穿全年的多样化赛事体系,为上海中小学生提供了展示运动技能的舞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理念深入人心。
上理工附小开展人人学篮球班班有赛事
杨浦区上理工附小建立了校园“日常赛-月度赛-阶段赛”三级赛事体系,常态化开展班级轮转赛、年级“趣味运动挑战赛”、校级跳绳联赛及“集团足球比赛日”等活动,13个学生体育社团覆盖棒球、击剑、陆地冰壶等多个项目,日均参与人次达305人次。2024学年,学校区级及以上赛事参与率达学生总数四分之一。
虹口区丰镇第一小学以跳绳为突破口,针对不同年级,设计了短绳花式跳、长绳集体跳等实施内容,让跳绳更具趣味性。从“跳绳新秀”到“跳绳大师”,学生们可充分体验“打怪升级”的提升快感,助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2024年,该校一分钟跳绳项目的优良率达65.7%,位列全区前列。
静安区彭浦第三中学则建立了贯穿全校的三级竞赛机制:班级层面,每月开展“班超”联赛和趣味挑战赛;年级层面,每学期组织专项阳光联赛;校级层面,每年举办体育文化节和田径运动会。学校还创新设置了竞技类、趣味类、智能类和亲子类等各类赛事形式,确保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展示舞台。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提质升级,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更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了学生体质、健全了人格、锤炼了意志,让体育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光明网记者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