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育体铸魂 沪师风采】
编者按:
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区,上海自2012年率先启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试点以来,逐步构建起“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体系。最新出台的《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课程、赛事、场地、师资、保障等9个方面发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展现上海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与育人成效,生动诠释新时代上海教师群体的专业风采与教育智慧,光明网推出“育体铸魂 沪师风采”系列报道。报道将通过案例剖析与名师讲述等,解码上海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人工智能精准分析,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虚拟现实生动呈现,体育作业变身闯关游戏……近年来,上海市中小学深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设备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从“AI教练”到互动魔镜,从智慧操场到虚拟课堂,校园体育焕发全新活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迈进。
科技赋能,体育教学更精准
走进上海市宝山中学大课间,智慧操场已成为学生们的“运动乐园”。投掷区内,智能实心球测试仪精准测量每次投掷的距离和角度;跑道上,高精度传感器记录着学生的跑步成绩,提供起跑反应速度、途中跑速度等详细数据分析。依托智能设备采集的数据,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数字化档案,构建体育核心素养数字模型,生成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与提升建议。
嘉定区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为学生打造动态体质健康档案
嘉定区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则构建了数字化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学校通过信息化平台为每位学生打造动态体质健康档案,通过持续更新的健康数据,精准勾勒出学生体育发展的完整轨迹。在立定跳远课上,算法不仅能准确计算跳跃距离,还能获取起跑角度、速度、腾空高度等过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专业运动报告和个性化运动处方。
虹口区丰镇第一小学通过区学生体质监测中心提供的智能设备,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进校园实践研究。AI自主测评设备通过运动视觉分析技术,实现校园体育测评管理无人化、判别公平化、运动兴趣化、练测自主化,让校园体育学、练、测、评、赛成为常态。
趣味引领,体育锻炼更有趣
智能设备不仅提升体育教学的精准度,更通过游戏化设计让体育锻炼趣味盎然,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的“魔镜健身房”热闹非凡
在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的课后服务时段,各楼层的“魔镜健身房”总是热闹非凡。学生们跟随智能魔镜模仿动物动作、参与虚拟“三国争霸”,传统体育作业变成趣味十足的互动游戏。针对超重学生群体,系统专门设计了“卡路里大作战”动态课程体系。当学生完成热身时,镜中虚拟角色会同步穿越障碍;进行仰卧起坐时,能量槽会实时显示消耗热量,让锻炼变得直观有趣。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引入的“运动魔镜”,融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构建起课间体育锻炼智能新模式。虚拟教练通过屏幕示范武术、舞蹈、体操等专项运动技能,摄像头实时捕捉学生动作并给予评分指导,将传统训练转化为互动游戏。设备内置175套教学视频资源,覆盖15项体能维度,满足不同体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上海市宝山中学学生在体验虚拟骑行
上海市宝山中学的智慧体育区同样精彩纷呈。智慧单车让学生们体验虚拟骑行的乐趣,通过参与打榜竞技比赛不断挑战自我,提升体能;光电球通过随机闪烁和变色模式考验学生们的反应能力,在起跑、跳跃、转身中提升身体的敏捷性;智慧跳绳让学生不仅直观了解自身的跳绳水平,还能依据反馈数据调整节奏,提高技巧。
数据驱动,体育评价更科学
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体育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全面。
宝山区高境科创实验小学的智慧体育平台,为每位学生构建全面的数字化身份,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健康数字画像”,涵盖运动偏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等多维度数据,为教师提供更为精准的教学参考。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健康隐患,教师可及时介入,开展针对性训练。
崇明区长兴小学则引入了AI体育教学系统,可精准捕捉学生的运动轨迹,实时显示成绩并开出个性化“运动处方”。系统截取动作画面,通过数字化设备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动作问题并加以改正。目前该系统已覆盖立定跳远、跑步、仰卧起坐等多个运动项目。
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体育老师借助AI智慧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强化耐力或上肢力量,学生也能根据自身弱项进行自主练习。学校还建有700平方米的AI交互式体育馆,结合操场的智能设施,打造多样化运动场景,有效保障学生校内2小时的运动需求和质量。
松江区每年对全区20%至30%的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抽查复测,动态掌握学生体质健康实情。通过数据分析,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智能信息化手段不仅提升了数据采集效率,还能在增加监测样本数量的同时,大大缩短监测周期,让测评更为客观公正。(记者 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