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学子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组织20支志愿服务队伍共200名师生志愿者,深入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荔波县、龙里县等地,开展了为期7天的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志愿服务队围绕理论宣讲、非遗传承、科技赋能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薪火燎原”青年宣讲团、“黔途法治护航”先锋队、“傩面相约 传承非遗情”、“黔愿龙潭 乡约振兴”4支实践队抵达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龙潭村后,迅速融入当地生活,以“政策解读+文艺汇演”的创新形式,分组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及法治宣讲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结合乡村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党的创新理论,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内容并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营造了良好的现场氛围。文艺汇演则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法治精神,提升了村民的法治意识。此外,团队还开展了禁毒与防溺水宣传,入户采访村干部、教师和返乡青年,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形成了详实资料。
“童心绘就山河卷 青春铺开振兴图”“党旗飘,乡间行”“青春筑梦新乡村,科技赋能振兴路”“逐梦新程”4支实践队前往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沙土镇三合村及周边区域,通过修缮篮球场、绘制标线改善了乡村小学的体育设施条件。同时,他们开展了“以科技之翼,托乡村小学振兴”主题活动,利用科普实验、趣味课堂等形式拓宽学生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此外,志愿服务队还捐赠了科普书籍、文具礼盒、实验器材等物资,有效弥补了乡村学校科教资源的不足。
“黔童逐光”“黔青聚力・助农振兴”“黔行筑梦 多彩同心”3支实践队奔赴贵州省荔波县董亥村。活动首日,队员们在邓恩铭烈士故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随后在永康小学开展校园清扫工作。实践团队聚焦乡村儿童安全,开展防溺水安全课,走访困难群众,送去物资与陪伴。积极开展推普活动和趣味手工课,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黔民同心 团结进步”“乡愁留韵·黔地村史”“创梦黔行 金融助创”3支实践队深入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谷冰村,开展了涵盖清洁宣传、金融知识普及、民族政策宣讲、生态旅游推广、产业调研、非遗传承、助老助童、环境治理、科技启蒙等多个方面的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不仅清洗了村内宣传栏,向村民普及了金融安全知识,还通过直播平台推广了当地生态旅游,有效提升了“绿美谷冰”的知名度。同时,实践团队还深入刺梨种植地和苗绣样品展示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非遗保护贡献了力量。
“手拉手”服务青少年健康实践队、“文化齿轮”“匠心筑梦”3支实践队赴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开展活动。活动期间,团队开展了防溺水知识宣传,为儿童佩戴红领巾、分发文具。团队成员共同清扫街道改善乡村道路环境,组织小学生开展普通话培训、石膏彩绘及漆扇创作活动并走访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家庭,送去学习用品及生活物资。团队还在捞村幼儿园举行“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师生志愿者服务基地”揭牌仪式,并与村民共办文艺汇演,为实践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振青年之翼暖耆老,谱时代新声护童颜”实践队、“微光映乡旅,青春筑同心”实践队、“守望乡村文明,续写中华新篇”实践队前往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通过参观邓恩铭故居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团队深入村落,体验了瑶族特色迎宾礼遇,了解了当地民俗文化。团队深入非遗传承,学习了蜡染、竹编及陀螺技艺,亲手制作作品,深刻感受到了非遗的深厚底蕴。此外,他们还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物资和陪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担当。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乡村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锤炼了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各实践队伍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将专业知识与乡村需求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