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设计专业在近年来以其创新性强、市场密度高等特性成为部分高校的热门专业,但传统高校鞋靴专业设计仍然固化于单一的发展思路当中,更多的是对时尚潮流的紧密贴合,忽视了把握新市场对鞋靴设计的新需求。高校鞋靴专业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部分,近些年的发展思路受阻,没能融入社会发展大趋势当中。为了满足高校鞋靴专业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需要对当前专业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育人理念进行革新和优化,使其贴合国家战略和市场发展需要,夯实学生的未来就业路径。
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实用+文化+产业”三维课程体系
当前市场对于产品的种类和对于鞋靴设计人才的特殊需要,高校要立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对于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突出鞋靴专业的实用性功能,并将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扬渗透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当中。同时,还要通过学科设计突出产品品牌塑造,以实现教学内容和市场发展需求的精准吻合。第一方面,在实用功能的设计方面,立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对鞋靴功能的科学认知,增设多元化鞋靴功能设计、人体工学应用等相关课程,系统讲解不同的使用场景对于鞋靴的功能化需求。另外,要结合人体工学参数以及地方原材料的特殊性,打造适合市场发展的鞋靴功能设计课程。比如在具体教学内容当中,引导学生了解农民对鞋靴防滑、防穿刺以及透析器的多样化需求,指导学生能够结合人体工学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的鞋底、鞋面。另外,为了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在鞋靴原料设计的采集和选择上也要从当地原材料出发,一方面解决地方原材料滞销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创新鞋靴设计原料。除此之外,还要推动非遗技艺的转化,让鞋靴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将地方非遗技艺纳入鞋靴课程设计当中,开设地方非遗制鞋技艺概论课程,邀请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进入到专业课程当中,为学生讲授千层底布鞋、民族刺绣鞋等特殊技艺的历史发展和制作流程,还要增设非遗制鞋技艺的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真切实践了解当地在非遗制鞋技艺中的创新。学生能够亲自学习传统制鞋工艺,掌握其核心的关键要点。还可以开设非遗鞋靴创新设计课程,指导学生结合现代审美和潮流趋势,对地方非遗制鞋工艺进行创新优化,比如可以将彝族的刺绣图案和当代流行的休闲鞋靴进行融合装饰。另外一方面,在产品品牌运营方面要对接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起全面协调的发展理念,增设地方特色品牌设计以及电商学设计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产业思维和全面发展能力。在品牌设计的专业课程当中,让学生能够立足地域的发展,打造鞋靴品牌IP,创设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品牌logo,在产品的包装盒加工上也要将当地的个性化元素渗透其中,比如可以剪纸、刺绣等设计作为产品外向展示的重要标签,增强当地品牌IP的影响力。
革新教学方法:打造“校地协同+实践赋能”的教学模式
高校鞋靴专业的创新转化,第二方面要革新教学方法,发挥校地协同和实践赋能的双重融合作用,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让学生能够在一系列真切实践当中增强专业的服务技能,实现知行合一能力的重要转化。一方面,要建立起校地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高校可以和特色鞋靴企业以及非遗手工艺工坊建立起合作关系,打造地方鞋靴设计实践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到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百姓的需求,观察当地鞋靴制作工艺的具体流程,也可以参与到当地鞋靴产品的销售环节,全面了解地方鞋靴在市场发展中的堵点和痛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将地方鞋靴企业发展的真实难题作为推动实践课程的重要内驱力,引导学生通过协助的形式进驻到实践基地当中,同企业的设计师和非遗传承人一同进行鞋靴设计和加工。
在教学方法上,要用双师型课堂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除了邀请企业的首席设计师、非遗技艺传承人担任学生的兼职教师之外,还要让高校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讲授鞋靴设计理念,以及美学素质等相关课程,兼职教师负责从实践、生产加工技艺操作的具体流程为学生鞋靴创意设计的关键点,而高校教师则注重从美学角度帮助学生创新设计方案学习传统技艺,除此之外,也要充分发挥直播实训课堂教学的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结合地方电商的趋势,在实践基地让学生自行开展地方鞋靴直播卖货,指导学生设计适配直播展示鞋靴产品的细节,并参与到直播带货当中,了解产品设计和具体市场销售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销售中提升对鞋靴设计的思考。另外,要优化关于鞋靴设计教学的评价标准,改变传统单一的鞋靴设计创意时尚导向评价,确保鞋靴设计既要注重鞋靴的实用性功能,又要确保鞋靴设计理念的落地性。同时要关注市场效益,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在鞋靴设计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具体实用性评判要综合用户的具体分析,来评判学生的鞋靴设计是否能满足地方市场的发展需求,比如是否具备地方百姓所需要的防滑性功能以及劳动舒适性功能。另外,还要分析鞋靴的工艺落地性如何,比如是否能够由地方鞋靴企业完成整体的代加工,或是由地方非遗手工艺坊对设计方案进行完美复刻,同时也要考虑生产技艺的精湛度是否精湛,或者是成本控制等相关需求。在市场效益的思考上,要通过实践基地的产品销售数据,比如产品销量变化以及市场用户的评价等。综合分析鞋靴产品的市场价值比如在为地方儿童设计童鞋时,可以邀请儿童和家长都参与到评价当中,儿童对鞋子的设计度以及舒适度进行评价,而家长则对鞋子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同时,还要结合童鞋在市场上的销售数据,以及用户对于鞋子的综合反馈,对童鞋设计综合打分。
强化师资建设:构建“实践型+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推进高校鞋靴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不可忽视师资队伍的支撑作用。高校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多样形式,打造一批具有地方实践经验以及非遗技艺储备的综合性,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引进政策,聘请地方鞋靴产业的发展带头人或是地方非遗鞋靴制作工艺的技艺传承人等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让这批兼职教师可以将自身在长久实践当中习得的鞋靴设计技艺讲授给学生。另外,也可以让地方的电商专家加入到兼职教师队伍当中,关于在地方这一目标群体的市场销售中,将受欢迎鞋靴的设计类型以及设计理念传递给学生。兼职教师队伍之外,更要打造一批专业度强业务素养高的专职教师队伍,让高校教师能够深入到地方一线,特别是实践基地开展现实调研、挂职锻炼。只有在地方企业深度体验,甚至参与到具体项目的推进当中,或是到地方非遗手工艺坊学习传统制作工艺,才能让高校专职教师确定地方鞋靴市场的需求,进而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学习能够服务地方发展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设立地方设计专项教研课题,鼓励教师围绕地方学设计,开展一系列教学研究,甚至是校本课程,帮助教师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具体教学资源和内容。比如泉州师范学院立足当地制鞋工艺和安踏、特步等企业共同设立的鞋靴设计实践教研课题,吸引教师围绕运动鞋轻量化设计,以及闽南传统刺绣工艺如何融入到鞋靴设计等方向展开科研。并在科研基础上,形成了运动鞋结构设计与地方产业适配等一系列校本课程。通过将企业真实的项目案例转化到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也真正推动当地鞋靴企业的在地化发展。另外,高校也要通过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吸引教师能够深入到地方企业了解并开展鞋靴设计项目,或是鼓励教师将当地的非遗特色技艺融入到鞋靴设计和装饰当中。将通过一系列的指标确定教师鼓励机制的具体内容,进而激发教师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
地方振兴战略为高校鞋靴设计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当前高校鞋靴设计教学需突破传统模式,实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深度改革,培养既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又能服务鞋靴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周金超,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旅游与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