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的同时,始终保持对历史负责的科学态度,以系统思维审视一体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坚持靶向施治、精准发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9月1日,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主办公益节目2025年《开学第一课》,聚焦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全国学生上了一堂具有先导性的思政大课。3日,全国大中小学生共同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观看了阅兵直播,共同上了一堂“大思政课”。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部署,是深化思政课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从整体上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抓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同上一堂思政课。目前,教育部门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专门设计平台机制予以推进,分专题组织开展了系列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总体上看,各地各学校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普遍达成了共识,结合实际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办好新时代思政课,需加大力度精准深入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大中小学一以贯之开设思政课的整体优势,切实提升思政引领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基本逻辑
思政课面临问题一体化解决
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从问题本源来说,要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程度不够这一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在管理体制上,大学思政课与中小学思政课在教育系统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其间的联动紧密度需进一步提升,也就是亟待形成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机制。在具体问题层面,比如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课堂教学效果、教材内容、教师选配和培养、体制机制、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氛围等,大中小学各学段都要对标对表,自觉对号入座,增强解决问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推动解决思政课面临问题的过程中,学校和思政课教师要树立系统思维、坚持一体解决,对同一类问题的解决,要考虑到大中小学纵向衔接,不可各自为战;对不同问题的解决,也要注意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遵循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规律。只有一体化解决思政课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才能抓住要害和根本,不至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进而从整体上构建起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良好生态。
顶层设计
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设置
在大中小学普遍开设思政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制度设计,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在不同学段开设哪些思政课、讲授什么内容,属于国家事权,应在国家层面作出顶层设计。《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整体优化设计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大中小学贯通构建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思政课建设历程,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学校思政课作出过一体化部署。中共中央1985年印发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1994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5年印发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就相应时期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接续进行了顶层设计。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将优化设计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与完善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统筹起来,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切实做到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螺旋上升、层层递进,关键核心内容一以贯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关键抓手
思政课教学管理一体化组织
思政课课程设置方案确定以后,关键是要按照方案抓好教学管理。思政课教学管理主责在部省两级教育部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具体操作层面需要一体化组织开展教学管理,整合相应管理部门,做到政出一门、劲使一处。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省级教育部门管理大学思政课的处室与管理中小学思政课的处室分设。我们要破除这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管理层面一体化的基本障碍,结合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从体制机制上就思政课教学管理进行整合重塑,避免各管一段、各自为战。
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管理一体化,能有效推动思政课顶层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整体性,避免交叉重叠、缺空断档。同时,这也有助于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不同学段统筹配置教学支撑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管理效能,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基础工程
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养,是思政课建设的基础工程。目前,国家已经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作为思政课建设的直接支撑学科。这两个学科应该成为思政课教师培养的基础平台。从当下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实际学科背景来看,还有不少教师出身其他学科专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等学科专业基础,下更大功夫强化培养培训。
第一,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理论素养,整体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理论培训,在全面学、整体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做到持续学、跟进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到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如此才能实现思政课教师政治强。
第二,要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不断厚植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从思想灵魂深处解决好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问题,自觉从维护党长期执政的角度审视自身工作,以更好状态、更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做到情怀深。
第三,要一体培养思政课教师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等方法开展教学,切实做到思维新。
第四,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切实做到视野广。
第五,要对思政课教师统一严格要求,督促其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既遵守教学纪律,也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做到自律严。
第六,要一体抓好思政课教师修身修为,勉励他们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大先生,切实做到人格正。
只有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的不同层面一贯到底,才能建设一支讲好思政课的坚强队伍,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要义
思政课建设要求一体化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就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抓好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既将办好思政课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深刻阐述其重大意义,也在具体层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六要”的要求,对思政课教学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既就思政课自身建设系统提出要求,也将思政课放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局中审视,提出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适用于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我们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学段实际一体化推进。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最终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在这方面,大中小学也要齐用力、成合力。
总之,精准深入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务必要在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的同时,始终保持对历史负责的科学态度,以系统思维审视一体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坚持靶向施治、精准发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徐艳国,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科院分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