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渤海大学“育梦绘星团”社会实践团队近日走进沈阳大学,对话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戴玉梅教授,探寻一位教育工作者从三尺讲台到创新前沿的蜕变之路。这场跨越物理与创业的教育实践,为我们揭开了当代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师者匠心:以身垂范,守护心灵成长
面对同学们对“师者是什么”的问题,戴玉梅坦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培育。”她特别提到,大学的本质在于开放与革新——尤其在新技术浪潮下,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这种对教育本质的坚守,贯穿了她从物理课堂到创新创业指导的职业历程。
实践团同学认真聆听老师教诲
初心如磐:恩师引领,点燃教育信仰
在戴玉梅谈及投身教育的初衷时,她深情回忆起自己的恩师:“我的老师用对知识的敬畏与对学生的呵护,让我明白教师职业的神圣性。”正是这份传承的力量,让她在报考时坚定选择物理师范专业。如今,她将这份信念传递给学生:“当我站在师范生面前时,我会模仿当年老师的要求,但更注重在传承中创新。”
跨界融合:从理论物理到创新实践
戴玉梅从基础物理研究转向创新创业教育,她的转型之路充满了启示。她笑言:“物理研究教会我跨界思维,而学校的信任则让我有机会将这种思维落地。”在沈阳大学大创中心工作的7年里,她带领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用“全覆盖式启蒙教育”点燃创新火种:“要让每个学生明白,创新不是一时灵感,而是持之以恒的项目深耕。”
教育哲思:以项目为基,终身创新
针对同学们对如何激发创新能力的疑问时,戴玉梅老师提出三点建议:“注重启蒙教育,大一阶段建立通识认知,让创新成为终身习惯;看重项目驱动:扎心投入具体实践,在坚持中突破瓶颈;培养跨界视野:打破学科边界,融合多领域思维”。
岁月回响:锦州师范的温暖记忆
当被同学们问及最难忘的时光,戴玉梅不禁回忆道:“每次回到锦州师范,那些师生情、同窗情都历历在目。”她特别提到恩师们的生活关怀与学业指引,“老锦师的学风不仅塑造了我们的专业态度,更影响了一生的处世哲学。”
实践团本次寻访不仅是一次人物专访,更是一场关于教育使命的对话。戴玉梅用行动诠释了“教育家”的真正含义——既能扎根传统育人土壤,又能拥抱时代创新 浪潮。渤海大学“育梦绘星团”通过记录这样的教育故事,呼吁更多青年学子关注身边榜样,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李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