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育体铸魂 沪师风采】
编者按:
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区,上海自2012年率先启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试点以来,逐步构建起“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体系。最新出台的《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课程、赛事、场地、师资、保障等9个方面发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展现上海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与育人成效,生动诠释新时代上海教师群体的专业风采与教育智慧,光明网推出“育体铸魂 沪师风采”系列报道。报道将通过案例剖析与名师讲述等,解码上海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上海市中小学以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积极构建校家社协同、校内外一体化的工作格局。通过完善多部门联动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资源整合,上海中小学体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近视率和肥胖率得到有效控制。
学校牵头: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格局
学校是落实体育工作的主阵地。上海市要求各学校整合拓展校内外资源,构建校家社协同、校内外一体化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学生为本、学校牵头、家庭支持、全员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机制。同时,将学生体质健康等相关情况纳入校领导、体育教师及班主任等考核评价。
徐汇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进行棒球训练
今年7月,在上海市少年棒球锦标赛上,由徐汇实验小学与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区少体校)深度合作共建的徐汇区青少年棒球队夺冠。这是徐汇区深化体教融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结出的丰硕成果:学校在人才选拔与输送方面提供了清晰的通道;区少体校在器材装备、竞赛组织、资源协调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俱乐部的专业教练团队科学施训,精心打磨技战术;区教育局、体育局则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为体教融合保驾护航。
在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布置体育作业已经是坚持多年的“传统”。在假期里,教师可以通过校信app中的“智慧体育”板块布置补偿作业。学生在家里对着手机进行开合跳、深蹲、前后跳等运动,作业完成的进度会实时反馈到系统后台。家长可以随时通过随申办或长宁教育数字基座访问该平台,关注孩子的运动表现,引导孩子遵循“运动处方”,实现体育方面的家校共育。
今年暑假,卢湾一中心小学则为全校学生送上一份“暑假体育锻炼菜单”,通过个性化定制和“必选作业”,帮助学生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同时,学校还推出了一本由学校体育组教师撰写出版的《体育可以这样学》,被学生们称为“居家运动宝典”。暑假期间,孩子们在书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坚持每天打卡训练。家长纷纷表示,有了这本“宝典”,孩子在家也能像在学校一样获取专业的运动指导。
部门协同:强化政策保障与资源整合
上海市各区教育局依托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和推进机制,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财政部门协同发力,确保中小学体育工作落地见效。
徐汇区学生在进行篮球比拼
在区教育局和区体育局的共同推动下,徐汇区的篮球已形成以南洋模范中学为龙头,以南模初级中学、五十四中学、高安路一小、上海交大附小为基础的“一条龙”宝塔型培养体系。篮球运动员每周训练6次,每次不少于3小时,学校高度重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每天安排老师专题辅导。
在普陀区,女子足球特色学校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与区足校合作成立“一条龙”学校联合教研组,指导学校女子足球队日常训练,并定期召开例会,对教学及训练效果进行督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女足联合教研组的成立,实现了教学资源、训练资源、教练员资源的合作、共享、互助。
走出校园,走进体育场,运动空间触手可及。黄浦区教育局则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包含乐动课堂地图、乐动亲子地图、乐动无忧地图在内的“乐动黄浦•10分钟学生运动圈”,“运动守护计划”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运动保障。今年6月,黄浦区学校体育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会上发布多项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教委统筹:完善考评推广机制
上海市教委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落实情况等纳入对各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相关评价体系。同时,加强经验总结交流和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上海中小学积极推进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推出众多创新实践,取得积极成效。上海市教委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推广改革成果,形成广泛示范效应。2022年11月,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的“踔厉十载强体魄,以体育人向未来”上海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与发展论坛举办,集中展示了一批改革优秀案例,为全国同行提供实践参考。
此外,由上海市教委等指导的上海市最佳阳光体育活力校园主题活动持续开展,评选“最佳活力园丁”“最佳阳光体育达人”等先进典型,激励教育界共同努力,不断为上海学校体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促进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运动员从校园中走出。(光明网记者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