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高校作为我国重要的育人基地,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育各类人才的重任,其中培养具备一定艺术与文化修养的人才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通过地方高校对学生开展美术以及文化精神方面的教育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水平,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怀,助力地方高校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推进高校民间美术教育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需要。美术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是对一个国家与地域在一定时期的历史、宗教、神话、风俗民情等方面的概况,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因此,推进高校美术教育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对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育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在高校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通过视觉艺术为载体来介绍中国古代优秀核心价值观以及传统艺术等。高校可以通过美术教育将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内涵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教学,比如通过中国绘画、书法以及工艺等这些艺术,让大学生真正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增强大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校美术教育与文化精神的培养,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美术基础教育水平,有助于高校学生能够自觉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肩负起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鼓舞民族士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为我国民族文化振兴提供人力及智力支持。
推进高校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其全面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作为一项具有较强艺术性的课程,不仅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利用美术的教学功能,还可以强化学生美学的品质和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通过有序推进文化精神培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普世价值”观念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同时,通过高校美术教育以及文化精神的培养,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特别是高校美术教育课程具有艺术教育的特性,通过课堂美术教育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断锻炼学生理性分析所带来的思考与艺术共鸣等,进而不断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等。
为了提高美术教育与文化精神培养质量,地方高校要转变教育发展观念。地方高校要做好美术教育与文化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充分重视二者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将传统文化元素积极纳入美术教学过程中,并且要结合高校艺术教学和文化传播二者之间的联系,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转变与重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且有效的艺术教学模式,如积极开拓“艺术+人文/文学”等多学科交叉课程系统,以此拓展艺术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而推动文化传播与艺术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校园内外部资源,寻找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竭力创造一个有利于艺术教学和发展的环境,通过加强“艺术+”的多学科交叉教学研究,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价值,并与美术教学进行融合,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渗入到地方高校艺术教学中,不断推进新时期地方高校艺术教学实施效果的提升。
为了提高美术教育与文化精神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创新美术教学方式,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渠道。地方高校在日常的美术基础教学活动中,要积极采取互动式、实践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如运用互动式的美术教学形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基础”这一课程中,带领学生临摹中国古画,通过国画的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积极分享个人感受等,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自豪感。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地方高校美术教育还要突破单一专业的桎梏,积极建设跨专业教学团队,邀请传统手工艺、现代设计、数字科技等领域专家一道制订教学方案,创建跨学科学习平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表达手法的完美结合。此外,地方高校也可以积极开展美术创作开发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市场调研,深入把握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力求使美术作品设计既包含优秀传统文化,又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为了推进我国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与文化精神培养,地方高校要不断提升学生参与美术教育以及文化精神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地方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手工绘画和艺术品制作实操等,让学生可以切身地感受手绘作品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于美术的喜爱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认同感。同时,地方高校要积极开展内部展览,包括在学校展厅经常举办一些相关的单一或多种类型的美术展示活动,不断增强在校大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感召力和理解力,构建可以学习和感受的美术环境氛围。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还应积极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确保美术与文化精神的融合不仅针对古典文化艺术的范畴,而且应该辐射至更为辽阔的中华文化层面,并且通过开设特定的美术与文化融合的主题课程,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立体感受,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具备艺术创作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其想象能力。此外,为了能够发挥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在教学内容上要添加一些特色因素,比如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程或者属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内容,鼓励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寻找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领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点和创新性。
为了提高美术教育与文化精神培养质量,地方高校要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作为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实践者,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美术学习以及文化精神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地方高校要打造一支具有深厚美术教学功底以及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术教师群体,从思想上不断强化美术教师对于高校美术教育与优秀文化融合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美术教师对于开展好日常教学的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储备相应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增强地方高校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地方高校要定期开展对美术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工作,并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的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播交流的学术会议,让他们能够及时获取最前沿的教学资讯,获取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促进美术教师有机会深入的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研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展相关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在对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教学,进而不断提升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为了提高美术教育与文化精神培养质量,地方高校要通过与信息技术、数字媒体等学科的协同,开发基于数字化平台的传统文化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很多高新技术都被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地方高校美术教育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等,如通过三维模型建构、虚拟空间等,将传统文化因素融入现代数字美术设计之中,能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适应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以及应用到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同时,高校可以运用网络信息媒介的信息传播作用,积极通过包括抖音、微信等平台,积极展示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成果,让学生可以通过现代的媒介平台随时随地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美术作品等。通过发挥互联网等媒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高校美术教育以及文化精神培养的实践效果。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综合型人才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地方高校在美术教育领域的实践效果,要不断加强地方高校对于美术教育以及文化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创新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促进“艺术+”的多学科交叉教学研究,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教学的价值等,不断增强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服务功能,为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培养合格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张涛,湖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