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总比分领先14分,夺冠!”日前,来自四川广安邻水县第二小学(以下简称邻水二小)的女子篮球队,在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小学女子篮球组总决赛上获得冠军,代表广安市取得参与该项赛事以来的最佳成绩。
这支冠军队伍来自一个占地面积仅8亩的老城区学校。邻水二小背靠玉屏山,其余三面则被鳞次栉比的老式居民楼“包围”,“缝隙”中的操场仅有2个标准篮球场大小。
这样一所“场地受限”的学校是如何培养出冠军队伍的呢?时间回溯到2021年,当邻水二小决定开展篮球特色教育时,许多教师非常担忧,“还是再考虑考虑吧,或许有更好的项目。”“学校目前经费困难,是不是可以缓缓?”……
当年9月的家长会上,邻水二小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春梅拿着学校历时几个月构建的“1435”篮球特色课程框架,把为什么开展、怎样开展篮球特色教育、篮球特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好处,掰开揉碎了和教师家长交流。她介绍:“学校在篮球和田径上有一定基础,但我们办学场地受限且无法向外扩展,篮球是最佳选择。”
家长会后,邻水二小的篮球“突围”正式开启。
“突围”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进行。横向实行全员篮球,达到“人人会篮球,天天打篮球”的普及目标;纵向培养篮球竞技人才,提高篮球队员的运动水平,擦亮特色教育品牌。无论哪个维度,师资和场地都成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当时,邻水二小的8名体育教师中,仅有2人具备篮球专业背景。“刚开始训练时,我们连基本的战术板都画不出来。”学校体育教师张燕坦言。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成立“校中校”教师发展中心,对非篮球专业教师进行转岗培训。
2023年,邻水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将有着10余年专业球队教练经验的甘小庆选派到邻水二小任教,担任篮球校队主教练,并与重庆工商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明确由重庆工商大学选派体育专业教授、研究生到该校指导篮球训练。由此,邻水二小构建起了“专业教练+校外辅导员+高校专家”的师资网络。
场地不足,邻水二小学生平时上课和校队训练、社团活动就以打半场的形式进行。下雨天,校队则在教学楼廊道进行体能训练,或到邻近的兄弟学校共用场地,与兄弟学校的学生开展对抗训练。
如今,邻水二小创编出“童心舞动”大课间篮球操、校园歌曲《篮球,一起来》,开设校本课程“快乐篮球,幸福成长”。同时,学校坚持每天一次大课间篮球操、每周一节篮球课、每学期一次班级篮球联赛、每年一次篮球文化节,实现人人会篮球。(通讯员 钟兴茂 本报记者 葛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