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海:筑牢运动安全防线 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奔跑
首页> 教育频道> 独家策划 > 正文

上海:筑牢运动安全防线 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奔跑

来源:光明网2025-07-25 16:08

  【育体铸魂 沪师风采】

  编者按:

  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区,上海自2012年率先启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试点以来,逐步构建起“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体系。最新出台的《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课程、赛事、场地、师资、保障等9个方面发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展现上海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与育人成效,生动诠释新时代上海教师群体的专业风采与教育智慧,光明网推出“育体铸魂 沪师风采”系列报道。报道将通过案例剖析与名师讲述等,解码上海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运动强度大了,万一发生磕碰或者意外怎么办?意外受伤是困扰中小学生运动安全的“拦路虎”。如何让孩子们既享受运动的快乐,又能得到充分的安全保障,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上海市多措并举加强运动安全防护,通过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强化应急保障,完善运动伤害快速响应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综合处理机制等系列举措,构建起全方位的运动安全防护体系,为青少年撑起运动“安全网”。

  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让安全成为运动习惯

  运动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预防校园运动伤害的第一道防线。上海市将运动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安全理念深植学生心中。

上海:筑牢运动安全防线 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奔跑

“运动损伤与急救”课程演示

  在上海政法学院附属青浦崧淀中学八年级的健康教育课上,“运动损伤与急救”课程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如何科学预防运动损伤和进行应急处理。教师方久永介绍,课程通过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助力学生掌握运动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行为,提升应急救治处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在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的武术课上,教师会特别强调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和运动中的保护技巧。在“武术:基本功和动作组合18-5”课程设计中,科学健身与安全防护并重,通过规范动作示范和风险点讲解,让学生从小树立安全意识。

  教师是校园安全的重要守护者,上海高度重视教师运动安全素养的提升。今年2月,闵行区七宝第二中学邀请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杨文芳副教授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指导教师科学应对运动伤害。参训老师表示,培训内容实用,提升了大家对运动伤害的认知与应急处理能力。

  为普及运动安全知识,上海市教委组织编写的《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手册》已成为沪上校园学生们的“运动安全宝典”。这一图文并茂的系列读本,详细解答了运动中扭到脖子怎么办、运动跌倒如何保护等实际问题,自2017年发放以来,已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

  设施保障全面升级 应急网络无缝衔接

  完善的场地设施和快速的应急响应,是保障运动安全的重要支撑。上海市持续加大投入,加强设施维护管理。

  走进上海市香山中学,体育场馆周边醒目张贴着《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管理维修制度》。该制度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场地器材的使用、场地器材的维护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强调,学生必须在老师指导下,在一定区域内开展体育活动。

上海:筑牢运动安全防线 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奔跑

校园中的AED急救设备

  在应急保障方面,上海市持续强化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学校全覆盖配备AED急救设备,完善校园运动伤害快速响应机制,在附近医院定点开辟运动伤害救治“绿色通道”。这些举措,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前,某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在体育课上使用学校配备的AED急救设备,成功救回一位心脏骤停的同学。这位学生说:“我迅速找到了AED,并按照它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AED的语音提示特别清楚,让我一点都没有感到慌乱。”

  针对青少年运动损伤,医疗机构也加强了相关服务。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成功完成一名15岁篮球少年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在修复膝关节损伤的同时,完美避开了影响生长发育的关键部位——骨骺。据了解,该院将常态化开展青少年运动医学诊疗服务,让更多年轻的运动爱好者在保障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获得重返赛场的机会。

  机制创新破解难题 多方联动共筑防线

  尽管预防措施不断完善,但运动本身具有一定风险性。如何整合各方力量,更好防范处理青少年运动伤害?对此,上海积极探索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有效举措,形成了许多在全国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2016年3月,上海市在全国首个试点推出了一个专门针对校园体育运动意外伤害设计的校园基金。设立公益性基金是解决“家长担心、校长关心、社会关注”的体育运动伤害问题的重要保障机制,旨在鼓励和动员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高综合素质。

  此外,上海市教委持续探索建构校园体育运动伤害的综合预防和处理机制,通过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健身安全指导手册》、建立第三方处理机制、建立学校体育设施的安全检查制度等措施,为青少年充分参加体育运动、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有序的空间,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最新出台的《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提出加大学生校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保险保障的政府投入力度,为所有学生配置运动意外伤害专项保险,扩大保障范围,减轻学校、家庭后顾之忧。同时,整合运动安全、保险及司法等方面力量,建立学生运动风险评估和运动意外极端情况综合处理机制。

  如今,在上海的校园里,孩子们奔跑的身影更加欢快。从课堂到操场,从学校到社会,一张密实的运动安全防护网守护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光明网记者邱晓琴)

[ 责编:王恩慧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