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7月3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北京广告协会、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创意节暨第三届京津冀数字广告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在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隆重举行。本次论坛围绕“数智时代广告人才培养与发展”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汇聚京津冀三地学界、业界精英,共同推进京津冀地区广告教育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广告产业变革的新路径。大会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研究所所长、北京广告协会副会长杨同庆主持。
大会首先由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兼局长易湘林、北京广告协会会长兼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运营方总经理郑万生进行致辞。
大会隆重举行了“京津冀数字广告人才联合创新基地”启动仪式。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广告协会、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北京市朝阳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时趣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校学院和行业机构携手共建该基地,旨在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以“人工智能与广告教育发展”为主题,系统介绍了当下人工智能对广告行业的多模态冲击,并对“京津冀数字广告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的落成表示祝贺与期待。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院长赵新利以“从广告学院到广告与品牌学院:广告学专业发展的方向与探索”为主题,提议可以实行跨校+跨学院双合作,以行业需求变化为导向,落实专业调整和培养模式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以“人工智能与广告教育变革探索”为主题,提出当前的广告教育应该全面拥抱AI,重构培养体系,借助AI的力量促进教育变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于九涛以“产教融合: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数字广告人才”为主题,他认为需打通人才培养与行业通道,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才能完成教育与产业的良好衔接。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岭涛以“镜像生态:新型社会形态对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新挑战”为主题,指出应该进一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技术实操,满足当下市场对数字传播的需求。河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学军以“基于OBE理念的传媒类专业‘14+4’教学模式探析”为主题,提出了“14+4”教学模式,即前14周理论,后4周实训,帮助学生掌握并熟练技能,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化。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胡振宇以“新文科视野下广告人才‘技术—人文’共生培养模式探索”为主题,指出当前广告作品应该加强人文关怀,避免内容空洞化,据此提出要在教学中坚持技术与人文共生的理念。最后,北京市朝阳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秘书长史旨铭以“服务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数字广告及品牌人才”为主题,表示我国亟需既懂文化又熟练运用工具且能站在全球发展浪潮前沿的“组合型人才”。
接下来的院长圆桌讨论环节中,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毛湛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石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研究所所长、北京广告协会副会长杨同庆,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耿蕊、副院长谷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圣华,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院长赵世勇,北京广告协会会长、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运营总经理郑万生,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关瑞鸿,光明网创新发展部副总监李曙光,时趣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与合规监察部负责人卢瑶等20余位高校院长、行业专家围绕“数智时代广告教育与行业发展的协同机制”这一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圆桌讨论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许敏玉主持。
专家们从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创新、行业标准与人才需求、下一步行动计划几方面展开讨论。提出设立京津冀及AI主题专项赛道,成立高校联合体,开展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等多种思路和方法,构建应对未来行业挑战的协同防线。
最后,赵新利院长和郑万生会长对本次论坛做出总结发言。赵新利院长强调,为了更好的把握新时代需求动向,各高校都要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相关研究,优化传统教育模式,培养有复合能力的数字人才。郑万生会长表示,未来校企联合是培养数字广告人才的必然合作方向,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探索,不仅能助力高校优化课程与实践环节,还能让学生掌握更多更贴合行业深度的知识技能。
本次论坛以及京津冀数字广告人才联合创新基地,搭建起高校与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并进一步加强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朝阳数字广告产业园区企业的产学研机制,标志着京津冀广告教育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各方将持续深化联合创新基地建设,助力数字广告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升级,为京津冀地区数字广告产业与人才培育注入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动能。
文字来源:周筱藤 马煐柍
图片来源:北京广告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