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数据库”
“备会制”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今年我们计划招聘高级产品设计工程师,学校精准推送了20余名参与过相关项目的研究生的简历,面试成功率超过80%,招聘成本大大降低。”比亚迪集团区域人力资源负责人张倩的欣喜,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校园招聘上采取的新机制——“备会制”。
“备会制”,即要求各学院在招聘会前建立“双数据库”:一方面将用人单位的招聘简章细化为招聘计划、专业要求、学历要求等15项指标,录入《用人单位蓝皮书》并供师生实时查询;另一方面动态追踪毕业生求职意向,形成包含职业规划、能力素质、实践经历等维度的《毕业生求职意愿台账》,供用人单位提前了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相关负责人表示:“‘备会制’有效提高人才供需双方的契合度,让用人单位精准找到所需人才,让毕业生精准高效实现就业目标。”
以往,因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在校园招聘工作中如同“大海捞针”——看似选择很多,实则找到“那个最契合的人”相当不易,单是筛选简历就是一项海量工作,学生也易陷入盲目投递的误区。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能否从“单方面为学生服务”变为“既为学生服务,又为用人单位考虑”,让用人单位变“大海捞针”为“精准画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组织专业教师解读行业技术趋势、辅导员模拟面试场景、企业开展职业适应性测评,让就业工作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场域;开展简历门诊、模拟面试等专项培训280余场,打造“移动就业服务站”;组织低年级学生到招聘会现场开班团会,与企业、毕业生沟通交流,旁听面试,提前了解行业信息;针对招聘会后未签约重点群体,引导各学院实施“第一时间帮扶计划”,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推荐,延伸服务链条。
“过去来校招聘就像是‘开盲盒’,现在我们拿到了精准的‘人才资源热力图’。”张倩说。
在不断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自2021年推行“备会制”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业匹配成功率不断提升。2025届毕业生签约周期平均缩短15天,二次面试通过率提升至68%。在今春岗位供给趋紧的情况下,协议就业率逆势增长2个百分点;就业服务满意度达98.2%,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毕业生通过校园渠道就业占比增至38.1%,较实施前提高5.8个百分点。第三方评估显示,该校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核心指标均有明显提升。(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尚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