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海报新闻记者 刘佳琦 报道
在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实训基地价值五千万元的地铁驾驶舱内,一场全自动列车突发故障应急演练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身着深蓝制服的准“地铁人”们全神贯注地操作设备,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迅速排除故障,展现出令人赞叹的职业素养。
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以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群为核心,构建起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为全国21座城市输送了8000余名技术骨干,在服务国家战略、对接行业需求、助力区域发展的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职教奋进篇章。
山东职业学院学生在FAO模拟驾驶实训室进行实训
锚定国家战略,锻造轨道交通人才“主力军”
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紧紧围绕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群,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国家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建设的宏伟蓝图,立志成为服务交通强国战略的“技术尖兵”。为了培养出真正契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创新提出 “逆向建构、正向实施” 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联合中国中车、济南地铁等轨道交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将行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转化为生动实用的教学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技术专家与学校教师紧密合作,共同编写教材、设计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无缝对接。
毕业生张勇对此深有感触:“学校的教材就像‘岗位说明书’,里面的内容都是我们未来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操作方法,这让我从校园到杭州地铁的岗位实现了无缝衔接。” 而全国创新奖得主冯炜的成长经历,更是山东职业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成果的生动写照。尽管是专科起点,但冯炜凭借在学校学到的扎实专业知识和对技术的执着钻研,不仅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还成功获得了专利、发表了论文,实现了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职业教育同样能助力学子攀登技术高峰,专科起点绝非个人发展的天花板。
精准对接行业脉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全自动运行、智慧城轨等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满足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学院首创 “校企协同、人岗适配、三阶递进” 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从招生、培养到就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协同。“在这种培养体系下,通过对行业岗位的精准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党委书记赵凤文说。
数据显示,近三年,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127人成长为地铁公司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中坚,形成了覆盖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人才储备库。为了使课程体系更贴合行业实际,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精准定位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双方共同深入分析轨道交通产业链下游的运营维护、行车调度等关键环节,将全自动驾驶、智能调度等“四新”技术融入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重构了专业群 “链群同频、跨岗融合” 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训赛证融通、四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与济南地铁等8家企业合作,投入1.1亿元打造了“轨道交通智慧实训基地”。该基地按照1:1的比例还原了济南地铁2号线的地铁真车,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通过“企业导师 + 校内教师”的双师课堂模式,以真实场景为教学场景,以企业项目为学习载体,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进行实战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得到了有效结合,供需对接更加精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周期缩短为行业平均水平的50%。
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教师在青岛地铁调研
“不只学生在学习,我们老师也从未停下脚步,等我讲完这堂课,明天就要去济南地铁学习车辆检修了。”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的齐长宝老师说道。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院推行“轮企轮岗”制度,要求教师每年至少有1个月驻扎在企业现场,参与实际工作,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此外,学院还建立了专业动态评价机制,依托山东省轨道交通职教集团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定期开展轨道交通行业产业调研。郭培谦院长说:“学校实施‘8215’毕业生回访工程,对80%的毕业生连续跟踪2年,10%的学生连续跟踪5年,全面获取岗位标准迭代升级、人才需求最新动态等信息,为专业动态调整、数字化改造、智能升级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专业发展始终精准服务产业需求”。
深耕区域经济发展,激活城市升级新动能
在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的运营一线,客运部站务二中心副站长蒋新月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早高峰客流组织工作。她只是众多在济南地铁工作的山职学子中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在济南地铁运营一线的技术人员中,山东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占比高达26%,他们已成为支撑济南地铁日均80万人次客运服务的核心力量。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院与济南地铁共建“人才储备池”,通过订单培养、定向委培等方式,为济南地铁培养了1400余名复合型检修工、站务员。同时,学院还与中车四方股份共同组建了“动车运维诊断和调试检修”现场工程师班,采用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入企业一线,熟悉岗位工作环境和流程、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由学院教授、企业工程师、技术能手构成的混编技术团队,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三年,团队组建了科技服务平台,成功开发出 “碳滑板智能检测设备” 等4项成果。这些成果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每年为企业节约维护成本超百万元。
山东职业学院学生在宁波地铁岗位实习
“为了更好地服务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我们也在与西南交大开展专本贯通培养,提升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城市轨道学院院长张风琴介绍道。学院通过构建“学历教育 + 社会培训”双轮驱动模式,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学历教育,还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次达两千余人次。这一模式的实施,为行业人才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
在交通强国建设的壮阔征程中,拥有73年办学底蕴的山东职业学院,正以 “钢轨上的职教突围”书写着新时代的职教答卷。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将继续勇立潮头,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