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年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在此指导下,积极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当中,引导学生内化、践行科学家精神,从而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民族复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探索和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以及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大中小学教育将科学家在科研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家精神作为教育资源融入教育中,在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精神培养和人文情怀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梦想,提升学生对我国科技的自信心。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向学生讲述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展示其为国家和人民、为科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如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产生情感认同,进而为学生树立科学之志奠定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速,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教师在教育中向学生展示我国科技的巨大成就和科学文化的深厚底蕴,能够增强学生对我国科技力量的认同和自豪感。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科学精神与团结奋进精神。科学精神是在科学的基础上生成,源于对科学本质的深刻理解,是科学本质的自然延伸与流露。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观念和态度,并将科学精神体现在行为和实践上,是大中小学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当中作用的体现。科学家精神强调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倡导学生基于科学的事实和证据进行思考,对于自己不确定的观点,不应盲目追随权威,而应保持开放的态度,勇于质疑权威的论断,积极提出假设,并进行深入的批判性分析。大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将科学家精神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逐渐树立起求真务实的态度,培养严谨治学的精神,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事实。学生在接受了科学家精神的熏陶后,其科学思维能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即学生能够逐渐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随即提高问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以灵活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索和解决。其二,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奋进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老一辈科学家团结协作,共同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比如,“两弹一星”精神是科学家精神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它赋予了科学家精神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与科技攻坚创新的历史结合起来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展示在艰难环境下相互支持、共同攻克难题的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对团队合作的重视,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互助,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精神。
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与锤炼人文品格。科学不受国界限制,任何国家的人民均可以从事科学研究,贡献于全球的科学发展。然而,科学家有国界,其在追求科学真理时,需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锤炼学生的人文品格。教师在开展融入科学家精神的教育活动时,向学生明确强调,在追求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教育在课堂开始之前,做好课前准备,深入挖掘科学家精神中的爱国教育元素,例如向学生展示袁隆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钱学森为祖国国防事业做出努力等科学家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的鲜活案例,可以在学生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促使其逐步形成爱国精神。除此之外,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还能够锤炼学生的人文品格。学校开展包含科学家精神的教育,目的不仅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锤炼学生的人文品格,促使学生在科学的理性光辉中感受深厚的人文情怀。科学家们在面对未知领域时,拒绝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将其融入教育,有助于其逐步培养科学的理性思维,面对问题时,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寻找突破方法的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科学家的人性光辉,即科学家在开展科学研究时,恪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诚实守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养成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与担当意识,逐步发展为既有科学理性又具备人文关怀的综合人才。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用好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贯通教育,通过修订教材,整合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完善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可以系统化、层次化和协同化地向学生传授科学家精神,进而确保思政教育在不同学段有效衔接,形成合力。
修订教材,整合课程内容。科学家精神是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主阵地是科学课程与教学。教材是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第一手资源。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的作用,需要修订教材,整合课程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课程的质量。对科学课程的参考教材进行修订,对教学进行改革,使科学 教育成为学生形成科学家精神的实践场域,进而实现教育的深层次目标。在科学课程中融入科学家故事、科学发现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方法论,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实现科学 教育目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需要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增加科学史教育,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内化科学家精神。具体而言,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增加科学史教育。增加新中国科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科技发展史,以及新时代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和战略性产品,向学生系统的展示当代中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其二,进行跨学科融合。将科学 教育与人文、艺术等学科融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其三,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此有助于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发散思维,探索资源。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内化科学家精神,并将其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准则;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即教师不直接给予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思考,随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其中教师在使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时,需要注意鼓励学生质疑现有知识,挑战科学极限,勇于创新。最后,开展科学家精神相关讲座。邀请科学家到学校进行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科研经验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科学梦想。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其开展的科学 教育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是大中小学发挥教育效果的基本保障。基于此,要想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学校需要采取措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招聘高质量教师,完善教师队伍。其一,大中小学定期邀请专家到校开展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参加科学家精神相关培训,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掌握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能够在课堂上有效融入科学家精神,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科学 教育教师自身也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即积极展开自学活动,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逐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如此其在开展科学 教育教学活动时,能够融汇贯通,信手拈来与科学家精神相关的案例。并且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后,要进行反思,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随即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个人的内在信念,并将其通过实际行为展现出来。其二,组织开展教师交流会,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如此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
完善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其一,加强与实践教育基地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科技馆、纪念馆和实验室等教育基地,不仅是知识获取的重要场所,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是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参观教育基地时,能够直观感受科学家精神的力量和科学家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而能够逐渐将科学家精神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准则。为此,学校应与科技馆、纪念馆和实验室等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合作,共同设计专题课程,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并组织学生参观并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家精神。并且学校邀请科技馆的专家和科研人员到校开展讲座,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与科技、科学家精神之间的联系。其二,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科技制作、创新项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其三,开展科学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通过竞争和合作,提升科学素养和团队精神。其中学校旨在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虚拟实验室、科学探索平台等,完善实践平台,进一步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意义重大,即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梦想,提升学生对我国科技的自信心;塑造学生科学精神与团结奋进精神;厚植爱国情怀与锤炼人文品格。科学家精神是科学 教育的灵魂,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促使科学家精神更好地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充分发挥其优势,大中小学需要修订教材,整合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增加科学史教育,进行跨学科融合,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案例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的引导式教学法等,充分发挥科学课程与教学的主阵地功能,开展科学家精神相关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对教师展开科学家精神相关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开展自学活动,在课后进行反思,学校招聘专业教师,引导教师开展交流活动,打造具备务实创新品质的教师队伍;完善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加强与科技馆、纪念馆和实验室等教育基地的合作,开展实践互动,科学竞赛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推动科学家精神融入当代大中小学教育的进程中做出了诸多探索,为培育具备科学家精神的人才提供了有益范例。
作者:孙馨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