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有一次,我家乡的一所中学邀请我给学生们讲南仁东和“中国天眼”。有个学生问我是怎么认识南仁东的,我说我没见过南仁东。学生们感到惊讶:“那您怎么能写出南仁东呢?”我说采访呀。学生们又问我:“怎么想到写您没见过的人呢?”我说:“那一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给了我写一部反映南仁东生平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的任务。当时我心中是忐忑的,我无法采访到他了,担心写不好,辜负了这个光荣任务。我接到任务的第二天就去了贵州天眼基地采访。”
在采访中,我逐渐体会到了什么叫“不朽”。我一次次地看到了:一个不朽的生命并不因为他身体的逝去而消失,南仁东就活在他的同事们和学生们的生命中。追踪寻觅南仁东少年时期成长的足迹,我越发感到,一个南仁东逝去了,他不朽的生命在呼唤着千千万万的青少年继往开来,去创造自己的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生。
回顾南仁东的青少年时期,我认为,有两个因素对南仁东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是阅读。南仁东的家乡在吉林省东辽河上游的辽源市,家乡的街上有出租连环画的书摊,南仁东口袋里只要有几分钱就会到那儿去。没钱的时候,他也会去,双手插在衣兜里,眼睛却看着书摊上新到的连环画。
“拿去看吧!不收你钱。”摊主说。
这个看书常常忘了回家的小孩早已被摊主记住。南仁东还愣着,摊主已经把他眼里瞅的一本连环画递到他手里。一个人小时候对“不知的事物”充满兴趣,眼界和情怀都会在那阅读中滋滋地生长。上中学时他爱读文学作品,最打动他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致他在青年时还到苏联去寻访小说主人公保尔生活过的地方。南仁东的同事说他是去寻找自己青年时代的英雄情结,那里有一个远去的时代对他的召唤。我想他是去寻找一座熔炉。然而在以后的岁月中,他将不断发现,真正的熔炉不在别处,就在他自己的理想、情感、信仰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中。
南仁东一生都保持着阅读的兴趣。阅读给他带来的不只是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从诸多书籍中读到了祖国、人类、正义、善良、勇敢、毅力、克服困难、吃苦精神……所有这些,都比知识更重要!
第二个因素是立志。他的弟弟告诉我,南仁东在大学放假的那个冬天,曾带他去看望一位初中教师。南仁东一生都感激这位老师!老师观察他,认为他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应该出类拔萃的,可他的成绩并不突出。有个星期天,老师把他叫到家里“谈了一天”,还留他在家里吃饭。老师鼓励他将来要为国家做大贡献,开启了他的人生之志。
一个人心中有没有志,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常听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其实,人生未必会输在起跑线上,但可以赢在转折点上。人一旦胸中有志,便可能迎来一个人生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往往就在你立志并懂得广读博览的时候。
南仁东变了。同学们说他学习能力极强,看书过目不忘。实际上,他“过目不忘”的秘密,是他事先自学了课本上的内容。课堂上,他就专注地盯住有疑问的地方。18岁,南仁东参加高考,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录取。
南仁东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他是为自己而刻苦学习吗?
何谓志?孔子说过,“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华造字的先人告诉我们,士心为志。何谓“士”,士有烈士、勇士、壮士、战士等,且看战士非烈士,但战士能为国去出征,就可能牺牲。没有哪个为个人利益奋斗的可称战士。士,就是一个可以为国家、为民族牺牲个人利益的形象。士之心称志,具有能够舍己为人的特征和精神品格。
人生之志是中华文化弦歌不辍的精神瑰宝,心有为国做大贡献的大志,才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巨大的学习动力,这在南仁东身上体现得十分充分。他上大学时,班上教的是俄语。告别清华园的时候,他比别人多带走了一样东西——自学的英语。我看到,南仁东的志向中长出渴望飞翔的翅膀了——时刻准备着去探索欧美科技。
1968年初冬,他被分配到吉林通化无线电厂。他把大脑里的知识去生产线上对号入座,把科研难题去与机器的实际运转磨合。工厂十年,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社会实践大学。我在采写南仁东这段经历时深深感到,一个初中生在学习中应该知道,自己所学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有一天,这些知识,是要在走出校门后去变成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社会财富的。
1978年,南仁东成为中国科学院的天体物理研究生。再后,他去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多国天文机构作客座研究。世上伟大的创造无不基于集众长,南仁东的形象渐渐在我眼前清晰起来,我感觉能听见他心志里的声音了。
1993年,当国际射电天文学会提出要多国联手建造新一代功能超强的大射电望远镜的时候,胸有大志的南仁东已有多年的准备,他立即向中国科学院报告,提出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把这个国际项目争取到中国来落地。
但这个项目无法实现。南仁东又破天荒地提出:我国独立建造一座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南仁东被认为“疯了”。因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305米口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国际射电天文学会决定要建造的新一代功能超强的大射电望远镜,需要多国联手才能做到。南仁东说中国独立来建造一个口径500米的,这可能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是苏东坡在距今900多年前写下的话,他说志比才华重要,比“超世之才”都重要!建造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是一项远远超越天文学知识的跨学科“大科学项目”。南仁东的建议,要被同行认可,被国家认可,有不可想象的雄关漫道!他的坚韧不拔之志,以及他广读博览获得的远超天文学的渊博学识,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具有突出的意义,非凡的作用。
为了这个大志的实现,南仁东在贵州万山深处选址,那是南仁东与农民一同跋涉的十年。不论科学多么尖端,理想多么高远,仍需脚踏大地。有许多地方,是在无路的地方用柴刀劈出一条路来,没有农民兄弟的帮忙是进不去的。这同样需要坚忍不拔之志,需要吃得起苦。这样的精神,同样来自中学时代老师启迪他要为祖国做大贡献的大志,也来自学生时代从诸多书籍中读到许多有志者高远的志向和克服万难的精神。
我在追踪访问南仁东人生成长足迹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这样的志向,这样的吃苦精神,这样广读博览的人生品质,都是需要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去培养和造就的。
最后我想说,人间有多少精神的黄昏和早晨,灵魂的高山与湖泊,能塑造我们的心灵和品格。南仁东在青少年时代是通过广读博览和为人生立志,从而朝气勃勃地成长起来的。写到这里归纳一下,我相信通过阅读,南仁东可以看见自己,通过向南仁东学习,可以记取人生成长的四个关键点:一是为人生立一个志向;二是重视精神成长;三是重视综合能力;四是记住吃苦能力。(作者王宏甲系作家,初中语文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