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历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编书育人培根铸魂
——记义务教育历史修订教材编委会主任徐蓝教授
徐蓝老师是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兼任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教材编纂工作,她主编和参编高等学校和基础教育教材9部20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世界现代史》首席专家。徐蓝老师与中学历史教育有着不解之缘,曾是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现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总主编,有着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
2022年,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修订工作正式启动,徐蓝老师作为修订编委会主任和张海鹏先生再次合作,投入新教材的建设工作中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徐蓝老师不辞劳苦,在义教新修订教材工作中尤其世界史部分提出了许多创见,为高质量完成修订教材发挥了重要作用。
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徐蓝老师特别重视在基础教育历史教材编写中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学术自信和道路自信。
在修订世界历史教材时,徐蓝老师强调要凸显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九年级上册教材中要进一步体现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作出的重要贡献。在亲自执笔的九年级下册教材中,她更是要求旗帜鲜明地亮明中国立场。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中增加了一整段内容,结合中国史学界研究成果,明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相关内容彼此呼应,相互补充,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作出的巨大贡献。
徐蓝老师还主张将现行教材第18课课名《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改为《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与奋起》,增加一个子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强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失败了;面对严峻局势,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空前鲜明的态度和清醒的认识,坚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充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成功捍卫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通过这一子目,学生不仅能从国际视野,认识到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还能站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角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的地位和意义,以实际例子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心、自豪感。
心系教育 平易近人
徐蓝老师长期投身教育事业,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深入了解,清楚知道不同学段历史教师面临的困境。在讨论书稿过程中,徐蓝老师非常关注教材内容的适宜性和作业系统的可操作性,尽量考虑到广大师生的需求。如果有些知识过于复杂,徐蓝老师会建议在教材中减少头绪,或采用栏目、图片等更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更好理解;另外在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详细介绍,最大限度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如果一些《想一想》《材料研读》或课后活动题太难,徐蓝老师也会和作者沟通,看看能否降低难度,比如更换相对好理解的材料、增强设问指向性等。
此外,徐蓝老师还高度重视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材修订过程中,编写组收到来自试教试用地区教师和百名审读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千余条。不论是中国史意见还是世界史意见,徐蓝老师都认真研究,理解每条意见背后教师的实际需求,并充分吸收落实。有些意见虽然是针对中国史部分教材提出的,但如果世界史也存在类似情况,徐蓝老师也会一并考虑,务求让教材质量更上一层楼。
2023年12月,编写组和全国各地参与修订教材试教试用的教研员、教师代表开会讨论试教意见,徐蓝老师全程出席,认真听取、记录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建议。会议期间,许多老师向徐蓝老师求教,她都耐心解释,一一作答,还反复叮嘱老师们在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鼓励年轻教师大胆尝试,严密的逻辑、科学的解释、谦和的态度,尽显学者风范。
除了一线教师,徐蓝老师对修订教材编辑人员的工作也给予充分支持和帮助。编辑修订教材编校加工和排版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向徐蓝老师请教时,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徐蓝老师都及时给予回复和指导,从无怨言。
字斟句酌 精益求精
教材编写是一项非常艰巨、细致的工作,初稿完成后,编写组经历了一次次的精心打磨。无论是分册讨论会、审查意见研判会,还是集体句读会,徐蓝老师都认真听取意见,详尽商讨修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关键问题上严格把关,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次会议,尽管有责编负责记录讨论过程中的各种意见,徐蓝老师仍会在自己那份书稿上用铅笔记录下全部修改意见,足见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讨论过程中,徐蓝老师用严谨推敲、字斟句酌的工匠精神对待每一篇课文。
为了确保教材表述准确性,避免理解歧义,徐蓝老师常常会对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反复打磨。为了让教材语言更简练规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虚词、助词,徐蓝老师将《世界历史 九年级》教材从头到尾标注了一遍,在讨论时又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见。有时候,为了是否要删去一个“了”字,会上还反复推敲。对于学界有争议或编写组存在不同看法的内容,徐蓝老师与编写组一起进行耐心、周密地充分讨论,必要时,还会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咨询求教。她既不固执己见,也不盲从他人,力求对表述准确性的充足把握。
焚膏继晷 忘我工作
义教教材修订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时甚至要求编写组在一周内研判、处理完几百条意见。遇到讨论进展没有预期顺利时,徐蓝老师经常主动要求晚上加班。经过一整天讨论,即便是年轻编辑都已身心俱疲,但大家看到徐蓝老师的工作状态,又鼓足干劲,一起继续奋战。2022年初,在一次重要的讨论会召开时,徐蓝老师因刚刚做完手术,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无法线下参会,但她坚持线上参加。当天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无数条意见、密密麻麻的文字,即使线下参会人员也觉得非常疲累。但病榻上的徐蓝老师不仅坚持到会议结束,还不断围绕讨论的问题发表意见,提出了明确的处理方案。会场的领导和专家纷纷对徐蓝老师的敬业精神表示赞叹。
徐蓝老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人感动,平易近人、严谨治学的作风更是令后辈受益匪浅。她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与视野,更让我们对编书育人、培根铸魂的教育出版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将以徐蓝老师为榜样,虔敬、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助力打造精品教材,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张振海 王婉旎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