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中,我们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根据时代要求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道德与法治》精品教材。为增强教材的时代感,《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坚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力求做到“顶天立地”。
一是教材编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尤其是要充分反映党的二十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并把这些重要理论讲准、讲对、讲实,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等内容。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采取集中讲述和分散融入的方式,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要求,九年级上册集中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呈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等;其他册次结合学习内容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如八年级上册阐释习近平强军思想、八年级下册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九年级下册阐释习近平外交思想,等等。
二是教材编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及时地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中国腾飞谱新篇”中,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总结概括的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具体的案例、材料、数据、图片等形式,集中阐释新时代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伟大成就,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努力把讲故事、讲历史与讲理论结合起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说服力,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认真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求;关注学科理论发展前沿,与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创新同步推进,及时充分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并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努力让教材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作者张天宝系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