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广东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自2020年创立以来,始终紧跟国家教育政策导向,以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实践受到社会关注。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秉持“以德扬善,以智启真,以体强身,以美塑心,以劳立行,以心行健”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五育’并举,心育护航”的育人模式。在短短数年间,学校在东莞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领域逐渐崭露头角,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目前,学校以食育与心育为特色,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成功获评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食育课程,全方位育人模式
食育课程是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校内、家庭、校外“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更在文化传承、团队协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内课程丰富多彩,“师生茶座”上,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激发着学生的思维火花;“食育课堂”里,各学科知识与食育巧妙融合,食品安全、营养搭配等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健康生活筑牢根基;“美食餐厅”中,学生们亲手制作美食,从食材挑选到成品呈现,全程参与,不仅提升了生活技能,更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与协作。
家庭食育课程则成为劳动与亲情的纽带,“周末食育”让学生与家人共同制作美食、清洁餐具、种植植物,家庭责任感与亲子关系在共同劳作中得以增进。“假期食育”和“寒暑六育”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假期中通过制作节日美食、了解美食故事、设计美食海报等任务,感受食育的多样性和社会价值,实现全面发展。
研学食育课程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参观农场、食品加工厂等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食物的种植、加工和包装过程,增长见识,增强对劳动的认识与尊重。在研学基地或社区中参与种植、采摘、烹饪等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环保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中得以培养。
文化食育课程则将劳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习俗、文化礼仪紧密结合。在传统节日期间制作美食,学生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更深入了解了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茶艺、餐桌礼仪等课程,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社交能力,为未来的社交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心育课程,多层次守护心灵
在推进食育课程的同时,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也深知心理成长是学生成长的根基,构建了特色心育模型,全方位守护师生心灵。学校打造了7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置九大功能区,为师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作为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不仅服务本校师生,更成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示范与交流平台。
十二年一贯制校本心育课程体系,涵盖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普及性课程,以及积极心理构建、生涯规划、学习动机等专题性课程。课程实施形式多样,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除了面向学生的课程,学校还针对教师、员工及家长开设心育课程,形成全方位的心理教育网络。
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是学校心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构建了学生个性心理成长档案体系、心理安全识别层级机制及具体实施体系、家校医社联合协同心育实施体系等,确保师生心理安全,为长远的心理成长保驾护航。
心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每周心语、心理活动周、心理剧比赛等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心育氛围。“学长学姐说”校园生涯文化构建,通过毕业校友的经验分享,为学弟学妹提供生涯规划指引,充分发挥了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
在心育方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样硕果累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示范与交流平台,学校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展示心育成果,赢得了广泛赞誉。学生在良好的心育氛围中,心理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这所年轻的学校,正以食育与心育为翼,助力学生在成长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在这里,学生不仅收获知识与技能,更收获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与对生活的热爱。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育人体系,构建更加健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黄赛勇 曾洪成 樊江涛 阮桂玲)
《中国教育报》2025年03月26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