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学分互认:突破高校“围墙” 共享优质资源
首页> 教育频道> 要闻 > 正文

学分互认:突破高校“围墙” 共享优质资源

来源:科技日报2025-01-09 10:26

  原标题:学分互认:突破高校“围墙” 共享优质资源

  不久前,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岳麓山大学城高校学分互认、后勤共保、设施共用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这不仅为三校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也使学分互认再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学分互认因何而兴,发展现状如何?这一举措未来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促进高校资源互通

  在高等教育领域,学分互认其实并非新鲜事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教授黄海刚介绍,事实上,学分互认在美国、英国等国家以及欧盟区域内已经实行多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一种较为成熟和普遍的做法。

  在学分互认模式下,学生在修习本校开设的课程之外,还可选修其他院校的课程。这些外校课程的学分可以转换为本校学分,同样,本校课程的学分也会被其他学校承认。

  在我国,学分互认的实践早已开始。20世纪90年代末,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以下简称“学院路共同体”),成为国内学分互认的探索之一。当时,该共同体成员高校大多拥有国内领先的特色学科,但学科门类不够全面。因此,这些高校通过学分互认,实现教学资源互补。

  黄海刚认为,资源互补是吸引高校探索学分互认的重要前提。“通过学分互认,区域内高校能够共享更多优势资源,有助于实现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她说。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执行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均举例,如果一名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人文社科知识有浓厚兴趣,而其所在学校的人文社科并非强项,那么他就可以通过学分互认机制,选择优质的人文社科课程并获取学分。“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高校学分互认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他说。

  李均补充说,除助力学生成长外,学分互认也给高校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以往,高校之间的交流往往集中于科研领域,而在人才培养领域的交流相对较少。学分互认机制为高校之间建立了一种以教学为中心的新交流模式。”李均说。

  亟待形成制度规范

  在理想状态下,学分互认无疑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实现质量提升的一剂“良药”。不过,学分互认的探索并非易事。“学分互认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困难。”李均坦言,尽管各高校都在积极尝试学分互认,但目前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优质课程资源稀缺是学分互认面临的一大挑战。李均告诉记者,在许多高校,选课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很多学校而言,课程资源是供不应求的。在选课季到来时,不少高校学生甚至需要靠‘抢’才能完成选修课要求。而学校如果难以满足本校学生的选课需求,那向外校学生开设优质课程也就成了天方夜谭。”他说。

  此外,课程同质化严重、跨校上课不便等问题也备受学生诟病。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学分互认相关规范的缺失。“这会让学分互认存在流于形式的风险。”黄海刚说。

  李均补充:“目前高校之间在管理机制上尚未形成关于学分互认的统一规则。”仅从学分互认的角度来看,各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标准难免存在差异。如果采用不同标准培养的学生共用一套学分标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审慎的制度、课程和评价设计是推进学分互认的前提。”黄海刚指出,学分互认需要科学系统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提前做好准备,对实施过程等环节进行规划论证,切忌盲目跟风。

  探索学分互认前路

  早在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地方建立大学联盟,发挥部属高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今,北京、湖南、广东等地正积极通过大学联盟的形式推进学分互认,构建校际资源互通桥梁。

  李均认为,大学联盟制是促进学分互认有序发展的合理途径,但也不可盲目而行。“大学学分互认联盟建立的前提,是多所高校之间各取所长、互相扶持。”他说。

  黄海刚表示:“学分互认需要逐步去探索和实践,在经验较为成熟后,可以推广到不同类型的高校。”

  为了保障学分互认在更多高校中顺利推广,制度建设与机制保障显得尤为重要。黄海刚认为:“各高校应强化互选互认的制度,规范跨校课程选修程序,确保学分互认能持续推进。”

  “除了建立学校之间的联盟外,各校的院系还可通过‘专业联盟’的形式展开学分互认。”李均向记者表示,所谓“专业联盟”,即由不同院校的同一专业携手建立而成的学分互认联盟。很多高校专业尽管排名并不亮眼,但其可能由于研究传统、地理区位等因素,在某些研究方向有着可圈可点的表现。“专业联盟”式学分互认有助于集聚优质资源,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术发展方向,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课程设计方面,李均认为,参与学分互认的高校不仅要通过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选课需求,还要拿出“看家本领”,让更多大家、名家加入跨校选修课的设计团队中。

  “要想设计出有意义、有价值的学分互认课程,还要将课程设计权交还给高校教师,真正让高校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李均指出,高校应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科研成果开发适合学分互认的课程,避免课程开设同质化的问题。

  黄海刚指出,要回答学分互认的本质,关键要明确其背后的价值和理念。在推进学分互认时,高校需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以此确保高质量协同育人的实现。(实习记者 夏天一)

  (责编:李昉、郝孟佳)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辽宁葫芦岛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