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6日下午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一场探讨全球化与青年发展的分论坛上,作为志愿者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大四学生陈子扬站了3个小时,却一点不觉得累。“因为很有收获,我反而很兴奋。”会议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这样说道。
理解了什么是“全球胜任力”
“一整个会议我都在认真听讲,最大的收获就是,从更高层面去理解了什么是青年全球胜任力的问题。”陈子扬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上外学生,之前的课程上经常会接触到“全球胜任力”这个词,但始终感觉是个抽象的概念,而这场论坛上不同领域的嘉宾们的发言,将“胜任力”拆分成了各个层面,让她可以从“实体”角度去理解。
站在台下时,陈子扬也希望能获得一个提问的机会。“如果可以,我想请教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老师,有关高校如何与社会和企业合作,在全球化发展中为学生实践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态。”虽然最后很遗憾没能得到直接交流的机会,但陈子扬也没觉得很失望,因为自己的疑惑在这场论坛中得到了解答。
“比如说全球胜任力在气候变化上的体现,从青年个人角度可以是减少碳排放等实际行为,而从高校和企业的角度,则是如何合作来激励青年的环保意识。”
作为一个女性,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有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应司司长帕卡拉女士等两位优秀女性的发言。“女性可以在社会中包括全球议题中发挥怎样的一个作用,她们的经历都是在启发所有女性,包括我们这些青年,一定要勇往直前。”
每个人一小步就能前进一大步
作为一名进博“小叶子”的“一年级生”,能获得这样的机会,陈子扬觉得很幸运。进博会开幕才两天,她已经体验到了非常多特别的志愿服务经历。从国家展的志愿者,到开幕式的协助翻译和引导志愿者,再到今天的青年发展论坛志愿者,“也只有进博会这样的国际展会,能让我有这么丰富的体验和实践。”陈子扬感叹。而她最想做到的,就是展现出良好的中国青年的风貌。
大三时,陈子扬曾经获得过一年在法国里昂交流的机会。“出国前,我对一些大的议题参与积极性还不高,但那一年,让我更真实地感受到了国家的概念,也感受到了发出真实的中国声音的重要性。”
她发现在国际社会上,还是存在不少对中国的误解。“那时候我就意识到,所谓公共外交,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进博会,则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向全世界展示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机会,从参展商到志愿者,都是向世界各地敞开怀,让世界认识中国。“这也是我报名参加这次进博会的原因,有一种使命感。”
陈子扬说,在全球化的情境下,“公共外交”这个概念,其实可以延伸到社会各个议题方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一小步的话,就能得到一个很大的改善或是进步,而我们青年人永远是最有潜力的。”
从小切口入手传达真实的中国声音
从小切口入手,或许更能传达真实。这是陈子扬的感受。在法国时,她经常与法国同学一块交流,教他们汉语,带他们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等。“也有很多同学会去做志愿者,这都是我们努力表达中国声音的途径。”
这届进博会上,陈子扬接待过一位来自法国著名烹饪学校的专家,这是一位第一次被邀请来参加进博会的法国老人,两人用法语交流起了“烹饪学”。“我从烹饪方面和他谈起了中法文化的不同。比如在处理食材的方式上,就能体现中法两国人民思想上的区别。”陈子扬说,法国人处理更直来直去,甜的就是甜的,咸的就是咸的,但中国人更讲究“和”的概念,“我们常常会东加一点料西加一点食材,最终达到一个很有复杂口感和层次的菜肴,这不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和而不同’吗?”聊着烹饪,陈子扬让这位法国老人更理解了中国在全球化中的态度:追求和平与合作。
在国家展的志愿服务中,她所服务的法国馆背后是个非洲国家,关注度远不如一些热门国家馆。“我有时也会做一些引导,介绍下这些不发达国家的展馆。”陈子扬说,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发展中国家,“我们是大国,就要展现大国胸怀,有些责任我们会来承担,这也是尽一个中国青年的微薄之力。”
去法国交流一年间,陈子扬对自己的个人规划也发生了改变。从做翻译改成了去读涉外法律。“我打算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就读,以后从事涉外法律工作。”她告诉记者,因为她发现国外的华人群体普遍存在法律纠纷解决难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的专业可以让我做到的事情。”她说,对于全球化发展中青年如何承担责任,她就是如此理解与实践的。“与其等待,不如自己去开辟一条道路,因为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