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探求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各地推进家校社“教联体”建设成效综述
本报记者 高毅哲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家校社“教联体”建设,落实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育人责任和相互协同机制,增强协同育人共识,提升协同育人实效,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制度体系设计
各地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目标任务为统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制度体系设计,着力建立协同共育工作机制。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进福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福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教育主体、干预主体和参与各方的密切配合,建立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教育部门统筹推进、学校精准施策、家庭支持配合、各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生态。
深圳市南山区于2022年6月出台《南山区中小幼一体化家庭教育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该区相继成立家庭教育促进中心,启动“1+6”系列工程,其中,“1”即家庭教育促进中心,“6”指的是一个平台、一套课程、一套机制、一支队伍、一个系统、一系列活动,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打造“智联七方,守护成长”的育人新格局。
上海市普陀区强化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责,将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区委、区政府将协同育人纳入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
重庆沙坪坝区出台多个文件,建立由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协同共育工作机制,形成组织管理、指导服务、队伍培养、评价引领、研究突破“五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高质量推进相关机制、保障、环境、特色建设。
开发协同育人资源
“教联体”协同育人涉及家校、馆校、医教、体教、警校等方面的工作机制,需要加强系统谋划,强化条件保障,促进资源共享,促进协同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福建省整合社会心理服务资源,积极构建全社会支持服务体系。组织专家学者、医务人员等群体,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推动各地与属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传播途径,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传面,构建“政、校、企、研、医、家”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关爱网络。
浙江省平湖市教育部门与市妇联合作,在全省率先试点“家庭教育共育体”,以1个社区链接周边3所学校和6个单位的“1+3+6”形式,辐射全市114个村社区,通过组织联建、工作联席、项目联合、活动联办、服务联动、资源联享,结成区域化家庭教育协同育人共同体。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家校社联动模式,拓展共育广度和深度。一方面,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等形式将家长请进校园,充分参与学校的决策、管理、监督和评价,给所有家长提供了解教育、理解孩子的机会;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妇联、检察院、公安、法院、科研院所、大中小学校、社区街道等,给学生、家长提供更多教育资源。
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教联体”协同育人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地注重队伍建设,成体系、多渠道建立专业培训体系、选材体系,有力支持了协同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成都市青羊区家校社“教联体”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集聚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领域的专家,打造出一支“跨界专家团队”,并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家校社共育提供了专业支持。目前,超过110位家庭教育专家活跃在青羊区,2000余名家庭教育指导师遍布学校和社区,每所学校拥有10—20名有资质的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师,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深圳市南山区家庭教育促进中心集聚了一支广泛的人力资源队伍,不仅有家庭教育经验丰富的校级领导、一线教师,还有心理咨询师、专任医生、执业律师等专业人士。家教讲师团划分成涵盖12个家庭教育主题的指导小组,推出电视台直播课程和线下指导讲座课程,根据学校或社区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指导培训。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指导队伍选培项目,以实务培训、实践演练、实战模拟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德育管理、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及少先队辅导员等德育团队的骨干教师梯队,不断提升德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浙江省平湖市实施家校合作师资千人培养计划,从中小学幼儿园中选拔校园长、班主任等骨干教师1000名参与培训,同时大力建设普惠性教育团队,着力建设平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平湖市“好家长”志愿者宣讲队、平湖市家庭教育导师团三支普惠性教育团队,壮大家庭教育师资队伍,深入社区、工厂宣传“一法一条例”和家庭教育先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