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和谐共生 山水丽城——“跟着课本读中国”之云南篇
首页> 教育频道> 要闻 > 正文

和谐共生 山水丽城——“跟着课本读中国”之云南篇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10-22 08:22

  本报特别报道组

  晨曦初照,丽江古城从沉睡中渐渐苏醒。雪山冰泉叮咚,街头商贩吆喝,青石古道嗒嗒……声声交织,低吟着“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古城密语。

  以雪山为屏,引一江清水,筑四方丽城。彩云之南,山水之间,矗立着一座如诗如画的丽江古城。如今走在这里,雪山、蓝谷、古道、花海、浅溪……眼见耳闻,是自然的慷慨馈赠、历史的轻声低语,更是山与水相融、人与城相拥的时代韵律。

  跟着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课文《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一滴水”的足迹,近日记者踏入这座因水而繁荣的古城,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邃智慧。

和谐共生 山水丽城——“跟着课本读中国”之云南篇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文笔学校学生在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本报记者陈经宇 摄

  山水相逢入画来

  从北京出发,随着飞机缓缓降落,巍峨壮丽的玉龙雪山映入眼帘。“遥望玉龙云断处,道是终年雪皑皑。”正值雨季,山峰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即使隔着机窗,也能感受到来自它的自然神秘与磅礴气势。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在课文中,作者阿来化身“一滴水”游历丽江,展示了丽江独特的地理风貌、浓厚的民俗文化和蓬勃的生机活力。

  丽江古城被称作“东方威尼斯”,水道水网密集。古城水系源于象山脚下的玉泉水形成玉河水,分成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遍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美景。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文笔学校学生和涵韵告诉记者,在初读课文时感受到了水的生命力,“我仿佛也化身一滴水,重游自己的家乡,美好又骄傲”。

  800余年来,丽江古城以水为脉,傍河而筑,依然保存着古老的“城市供水系统”,河流、泉、潭形成丰富水系,造福着一代代丽江人。

  随行的文笔学校校长奚吉兴向记者介绍丽江,句句离不开“水”:“四方街以彩石铺地,以清水洗街而闻名。”上午9点,在四方街卖豌豆桥前,工作人员掀开三块石板,河水瞬间喷涌而出,滚滚冲向街面……游人纷纷举起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一独特的景象。

  数百年前,当地百姓巧妙利用古城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在四方街的两座桥下设立闸水用的深槽,每日清晨或傍晚将木板放下截住水流,使西河水位升高漫出河床,漫向四方街,清洗古城后汇入东河流向城外灌溉农田。

  一直以来,正是遵循着“先理水,再修城”的生态理念,丽江才实现了古城家户、街市与水系的完美融合。

  丽江人对自然的利用,不止于水。很多人知道丽江古城,是从题词照壁开始的。“三坊一照壁”是丽江最富特色的民居形式。这里的民居坐北朝南,照壁独占一墙。当地百姓在中午靠它高大的墙面挡掉刺眼的阳光,到了傍晚,又靠它雪白的墙壁反射光到室内,照亮室内。

  还有,“街巷利用自然地形,形成了起伏弯曲的线条美和立体的层次美。”

  “每个院落四季花草葱茏盛放,绿意盎然,犹如一条绿色的走廊。”

  “三百多座木桥、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

  …………

  1997年,丽江古城因“保存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结合的典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言传身教守青绿

  “美丽大自然是你我共同的家园,从你做起,从我做起,让爱通过心灵在大地上传递……”

  6月,在丽江市一年一届的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丽江各校的师生们通过宣读《丽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演唱《让中国更美丽》歌曲等,倡导大家共同守护好丽江的绿水青山。

  是啊,一代代丽江人感恩这方水土,也在无比珍惜地保护着这山这水这城。

  遍布古城的“三眼井”正是丽江人水相亲的典型代表。当地人在地下喷涌出的泉眼旁依地势高低修建出上、中、下三级水潭,严格区分各潭用途:上池饮用、中池洗菜、下池洗衣。这既保证了水源卫生,又提高了用水效率,实现了水资源分级利用。

  丽江市小学生张哲闻告诉记者:“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让我体会了三眼井的奇妙,三潭相串,却各司其职,坚决不能混用。”

  随着时代发展,自来水已在生活中代替了“三眼井”。丽江把“三眼井”保护起来,用雕塑重现了当年用水生活场景,让人水相亲的智慧代代相传。而一处处“三眼井”,在静静地浏览时代变化,用记忆的方式与丽江、与游客互动着。

  “生态文明教育在丽江教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奚吉兴是地地道道的纳西族汉子,他在古城的街巷中长大,见证了古城50多年的沧桑变化。他又是一位老教育人,在丽江从教32年,做了17年的校长,深知教育对于生态理念传承的重要性。2019年,文笔学校创建时,奚吉兴全程参与了学校建设,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在办学中重推“无废”理念,使学校成为丽江第一家“无废校园”。

  奚吉兴解释,“无废校园”的核心在于促进校园内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通过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师生树立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

  这种坚持,最终转化成为现实的善举和巧心。在文笔学校,原生态的校园环境每天都会吸引来山鸡等小动物“光顾”,而学生们从来不会去打扰。“每天在操场上跑操,都能远远望到云雾缭绕的玉龙雪山,我会觉得无比安心。”和涵韵说。

  新一代对自然的美好守望,还体现在丽江各校常年开设的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中。

  “孩子们,我们来做一道特殊的‘数学题’——用‘计算器’记录自己的高碳和低碳排放……”记者现场观摩了一节以“低碳生活,你我同行”为主题的公开课。据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益华介绍,除了融入学科教学外,丽江很多中小学校都在通过“小农场”“小城农匠”等方式,灵活创新开展生态教育课程,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

  在玉龙雪山的出水口,杨益华团队和云南省茶艺名师工作坊和玉娘团队一起体验了从打水到煮茶的过程,他们将这种来自大自然的触动带入教学并开发出了茶艺课程。

  “大家注意观察雪水和自来水的区别以及泡茶后口感的不同。”在丽江市古城区职业高级中学的茶艺课堂上,副校长和玉娘设计了目测、品尝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环保角度深入研究大自然。在她的课堂上,一根树枝、一片落叶甚至用完的茶渣都能成为教学工具。

  持之以恒守护绿水青山的理念流淌在校园,滋养着成长中的新一代丽江人,一次次地强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识。

  绿水青山筑“靠山”

  彩云之南,碧水青峰。美丽的生态环境铺就了云南独特的发展底色。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强调,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履行好保护的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云南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云南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依托绿水青山构筑发展的“靠山”,云南经济强势突起。2023年,云南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今年上半年,云南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2%。全省1/3的县市区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如今,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一幅幅生态答卷在云岭大地上徐徐展开,生态优势正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

  作为云南的一颗璀璨明珠,丽江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近年来,丽江古城区深入实施“青山映城、田园绕城、花景满城、文化塑城”四大行动,立足生态优势,共建国际花园城市和绿美古城。

  “生态,是丽江最亮丽的底色。”古城区水务局局长李玉林告诉记者,“古城区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标准列入考核内容,不断释放流域治理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应,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河湖水生态良性循环。”

  “绿水青山”带来旅游业的繁荣,继而成为丽江市战略性主导产业。“绿水青山”就是丽江人的“幸福靠山”。7月3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丽江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增速排名全省第二位。今年上半年,丽江市全市接待游客3990.4万人次、同比增长8.5%,旅游总花费625.5亿元、同比增长23.8%。

  在丽江,你可以在“手道丽江”见证一张东巴纸的诞生,在老木艺术空间看木头上长出新生命,在天地院看一场涤荡心灵的纳西族歌舞……近年来,丽江的生态理念融入了银文化院落、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等30个文化院落,并免费向游客开放,为游客与研学者们搭建了一架架通往丽江文化深处的桥梁,也成为丽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窗口。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在文笔学校的课堂上,语文教师杨建花抛出了一个问题:“孩子们,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学生讨论纷纷:“这滴水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智慧”“它会一直滋润、守护丽江”“也会流向远方,滋润更多地方”……

  丽江人正以生态为卷、文化作笔,在青山绿水间绘制着生活的幸福画卷。如今,在生态文明的宏大主题下,丽江古城与新时代相拥相融,不断经历蝶变、升华。(本报特别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 冀晓萍 徐倩 孔萌 陈经宇 贾蒙 曹金玥 执笔:本报记者 徐倩 孔萌)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席为“大金砖合作”擘画未来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2024-10-24 10:07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2024-10-24 10:05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7:03
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
2024-10-23 16:55
“这么小个头的苹果树竟然能长出那么大的苹果!”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走进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调研采访南沟村的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有记者在看到矮砧密植的苹果树后,直呼意外。
2024-10-23 16:47
土生土长的延安娃陈凯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蜕变为“菇”勇者,小小香菇带着周围的村民们走出延安,产品走出国门,奔向新生活。
2024-10-23 16:44
当秋天降临延安,山川绚丽多彩。甘泉县的延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宛如一幅绝美的秋之画卷。这里有丰富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是“植物王国”和“天然氧吧”。快来邂逅秋日美景!
2024-10-23 16: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