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守正创新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相关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鲜明主题,“大思政课”建设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深化。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于要自觉践行协同育人理念,坚持“人人都是育人主体、处处都是育人之地、时时都是育人之时、事事都是育人氛围”,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激活一切育人主体、利用一切育人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当前大思政课建设面临主体协同不足、资源协同不足、方法协同不足、时空协同不足等突出问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确实践路向,整体协调推进。
一是建好多元教学主体协同的“大师资”。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大师资”队伍,让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成为思政课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力,着力促进教学主体协同。加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合作,做好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等日常思政工作者的沟通对接。整合师资力量,优化配置育人主体,激发育人动力,高质高效参与“大思政课”建设。
二是搭建各类教学资源协同的“大平台”。挖掘整合校内资源,如校史资源,是唤醒师生共同记忆、激发师生爱校情感、凝聚师生奋进力量的重要依托,具有天然的育人优势和独特的育人功能。有效利用校外资源,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和资源自身特点,将优秀企事业单位、红色文化场馆、农村先进基层组织等优质社会资源有效转化为协同联动的课程育人资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成就为内容支撑,共建“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场馆里的思政课”等课程新样态,彰显教师边走边讲、学生沉浸感悟、师生共同研学的课程活力。
三是打好多种教学方法协同的“组合拳”。结合重大政治节点开展实践教学,如新中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25周年等,精心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开展小组研学,综合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众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形成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实现入脑入心入行,做到知、信、行合一。围绕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认同体系高质量开展专题教学,讲深讲透讲活道理学理哲理,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感染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说服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力量感召学生。
四是构建教学时空一体协同的“大阵地”。优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思政课课程群。如近年来,我校基于农科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学科优势特色以及培养勇担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使命责任的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在建优建强本科六门思政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绿色中国》《耕读中国》《中国农业文明史》等思政选修课,发挥课程群协同育人功能。搭建课外师生互动平台,让思政课教师走进学生内心。通过开展“青马有约”“共同空间”等师生互动品牌活动,每期就热点话题、学生思想困惑等开设专题,邀请思政课教师结合自身学科专长和成长发展经历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引方向,增进师生互信。构建课程新媒体矩阵,用好网络新课堂。建设“狮山青马”“狮山论道”等微信公众号,推送富含“大思政课”元素的师生原创思政作品,发挥网络思政育人功能。此外,思政课还应走进学生关注度较高的B站、抖音等网络平台,提供时政热点“微宣讲”、理论知识“微课堂”、热门话题“微讨论”、榜样人物“微电影”等育人资源,将深奥的理论、深邃的思想、鲜活的案例和感人的事迹以可视化、动态性、可交互的方式呈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五是下好所有课程整体协同的“一盘棋”。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问题。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让课程建设主体在教学目标上达成育人共识。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统筹推进教学内容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实现双向供给、互促共进。构建“专业+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用好课程协同教学载体,发掘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思政元素,协同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六是筑牢教学管理部门协同的“一条心”。以学校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为主导,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力,教务处、研究生院等教学管理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以及其他各个院系积极参与,携手共促“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协同共育时代新人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系统性学习、学理化研究、创新性探索,深入领会、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立德树人能力水平,奋力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思政“金课”,不断提升课程育人效能,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梁伟军,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胡小娱,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本文系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农林高校新文科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研究”(202107005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