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星堆来了年轻的“挖土人”
首页> 教育频道> 头条 > 正文

三星堆来了年轻的“挖土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06-07 09:26

  ■大学考古队发现的秘密

  四川大学“90后”“00后”考古生力军进驻三星堆——

  三星堆来了年轻的“挖土人”

  “古蜀文明从哪里来?”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人们心间。

  1927年,三星堆“横空出世”。一代代四川大学考古人已经在这里接续耕耘近百年,努力拨开历史的迷雾、唤醒沉睡的文明。历史的指针指向今天,面对“中华文明探源”的新使命,风华正茂的考古队员走进三星堆,为千年遗址的考古工作注入新血液、带来新气象。

  “接地气”,解难题迎挑战

  2020年12月11日,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川大考古队,正式进驻三星堆。他们把考古探方戏称为“挖土”,新一代三星堆“挖土人”正式“上线”。

  今年35岁的黎海超,是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也是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的现场领队,负责三星堆遗址5、6、7号祭祀坑的发掘工作,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坑长”。

  2022年,三星堆3、4、7、8号坑在就地搭建的考古大棚中陆续完成发掘工作,而黎海超负责的5、6号坑因为情况复杂,被整体搬迁到实验室中,开展实验室考古。如今,黎海超仍需要每周往返于学校和三星堆文保修复中心。

  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遗址,三星堆已出土文物在被掩埋前,都经受过击打和焚烧。这不仅让三星堆的身世扑朔迷离,也给考古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

  去年暑假,黎海超和学生精心制作了涂满朱砂的木箱,然后露天烧掉。风越来越大,火越来越旺,助燃的竹子噼啪作响。焚烧木箱产生的火焰、烟雾、气味、声响,仿佛把大家带到了3000多年前的古蜀秘境。

  进行焚烧实验的原因是6号坑出土了一件被焚烧的木箱。“箱子是坑内还是坑外燃烧?表面的朱砂是烧前还是烧后涂抹的?答案可能揭示古人的目的和三星堆的性质。”黎海超说,通过实验考古,还原当时的环境和场景,是“读懂”三星堆的重要方法。

  “科技感”,赋能考古发现

  一道道门禁相继打开,位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群中的“文物分析实验室”展现在记者面前。

  “这是金相显微镜,这是扫描电镜……能帮我们捕捉到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文物信息。”介绍起这些仪器设备,川大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王文欣如数家珍。

  学生到考古发掘现场开展专业实践,是川大考古系的一项传统。去年,王文欣来到三星堆,下到祭祀坑,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惊:考古大棚内的恒温、恒湿、控氧,监测、起吊、运载、勘探、信息采集等装置构成了一套“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考古操作系统。

  “从发掘、提取,到记录、转运、分析,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实现文物保护的精细、精确。”王文欣暗自感叹自己“出道即遇巅峰”。回想起有老师说,1986年那次三星堆考古,川大师生还要亲自动手拉篷布、接电线、装电灯,她觉得新一代“挖坑人”遇到了“黄金时代”。

  惊喜和兴奋之后,是更加深沉的思考。

  王文欣的研究方向是科技考古,随着一批批文物样本被送进实验室,她需要运用众多科技工具和手段,捕捉古人遗留的蛛丝马迹。去锈、打磨、观察、测定、编号、记录……工作细致而烦琐,却常常可能没有新的发现。

  但王文欣明白,这就是考古的迷人之处,“偶然与必然、努力与运气、科学与探险,往往交互作用”。“作为新时代的考古人,要传承川大考古人扎根田野、实事求是的精神。”王文欣说。

  新一代,带来新气象

  为了避免对出土文物造成污染,每个考古人员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趴伏在移动平台上清理文物,每天至少在坑内连续工作8小时,晚上还要继续整理资料……“坑里坑外”的日日夜夜都充满艰辛与枯燥。

  然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年轻的队员们总有应对之法。严实的防护服,掩盖不住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创意。

  “00后”学生考古队员刘槃是动漫迷,更是“坑下氛围组”核心成员。她用“坑里”的生活和出土文物进行“二创”,一口气给小伙伴们的防护服上手绘了十几个涂鸦和个性标语。她还在自己的衣服上画了用钓竿钓出5号坑出土的黄金面具的动漫人物。

  随着三星堆的爆火“出圈”,年轻的三星堆“挖土人”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考古知识、传递青年力量,让更多人听见文物的声音。网友纷纷感慨,看到了充满朝气的中国考古“新气象”。

  “同学们以他们的行动,改变着我对考古的看法。”黎海超无比感慨,新一代“挖土人”让更多人听见考古声音,看见中华文明,“把小众的知识变成大众的认知,这才是考古最终的社会价值”。 (本报记者 鲁磊)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快速推进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二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今日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