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去年世界读书日的前一周,为制作一期读书节目,某电视台来我们学校拍摄素材。休息时,记者和我闲聊了10多分钟,虽是闲谈,却反映出生活中的真实阅读,促使我深刻反思自己。
记者好奇地问:“王老师,现在高中生学习压力这么大,有时间阅读吗?”
我字斟句酌地郑重回答:“学习和阅读不是对立的,很多时候是一致的。比如,学生拿到一道题目,做完后交给老师批改,再听老师讲解,这是学习;自己认真阅读题目,为了弄懂题目而翻阅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再与同学交流讨论乃至请教老师,这是阅读,是用阅读的方式学习……阅读不能理解为读课外书、读名著,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孩子有阅读兴趣,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阅读方法,学习就事半功倍。”
她接着问:“王老师平时一定读过很多书,您现在读什么书?”
我笑着说:“我现在是被动读书。教学需要什么我就读什么,学生爱读什么书我也要找来翻一翻。也有持续阅读的,那就是涉及阅读的文件政策。社会发展太快,一味埋头读书,我担心自己不能与时俱进。”
她问:“像我这样年纪的人该读什么书?您可以推荐一些书吗?”
我脱口而出:“工作需要和专业发展的阅读,你心中明白读什么。兴趣和爱好的阅读,何必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呢?”我想说而最终咽下去的话是:“真想读书,不用征求别人意见。翻开书读起来,什么问题都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
她也笑了,又问:“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适合读什么书?王老师可以推荐几本吗?”我预感这是她最为关心的:“你的孩子读小学?”
她说:“是的,四年级,不喜欢读书,作业做完就想玩。一叫他读书,就说先玩一会儿。”
我提醒她:“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推荐书强迫孩子读。小学生读书关键是培养兴趣,强迫会适得其反。”
我看出她眼里的失望,接着说:“如果家长一定想让孩子把书读起来,就引导他读教材里的文章,阅读教材‘快乐读书吧’里的书。这样,阅读就在完成学习任务。就像我前面说的用阅读完成作业,在完成学习任务中阅读,孩子不会反感,也没有理由拒绝,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增加阅读积累,学习成绩也会提高了。尝到阅读的甜头,就有望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你的孩子读好了教材,阅读了教材里的书,但不愿意读更多书,就让他读五年级教材安排的民间故事,读中国的民间故事、欧洲各国的民间故事。”
她不无担忧地说:“有人说,学生提前学习,到时候可能就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了,上课不认真听了,会消极应付。”
我很肯定地告诉她:“这个担心是完全没必要的。读书和做题不一样,你的孩子现在读民间故事,五年级学习民间故事时,他可以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可以主动组织同学们阅读并讨论。他的阅读分享可能得到同学的认可,也有可能被质疑,他就要考虑如何回应别人的鼓励和批评,就会主动反思自己怎么读,怎样进一步阅读……他的个体的阅读体验,可能转化为集体智慧的积累,和同学们一起建立起共享知识体系……”
摄影师告知已布置好拍摄现场,我们的闲谈戛然而止。以后我在她的朋友圈看到的依然是孩子的阅读打卡……一个做读书电视栏目的记者对阅读的认识和态度尚且如此,可见阅读虽然受到普遍关注,但阅读理念的更新依然任重道远。
“学习阅读”和“通过阅读去学习”是青少年学生阅读的两个不同阶段。不论“学习阅读”是否尽如人意,“通过阅读去学习”都要重视起来了……这一年来,我的阅读行动因此而有很大调整。
(作者:王国文,系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2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23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