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南京工业大学学生深入开展兴农实践——
投身广袤乡村 绽放青春之花
本报记者 缪志聪 见习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朱琳
“没有什么比行走在田野上更让人兴奋的了!”近日,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博士生吴宇一头扎进500亩果蔬农田中,科普微生物菌剂知识、手把手指导农民基础原位处理方法;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魏越来到1400公里外的四川乐山,将青春和乡村教育紧紧拴在一起……
多年来,一大批南工大学子在广袤乡村辛勤耕耘,或用专业知识服务农业发展,或用奉献精神谱写乡村教育新篇,或化身“新农人”,把服务乡村发展作为终身追求。
播撒“专业种子”,科技让农村发展更美好
当认知中“生产1斤果蔬会产生5—8斤藤蔓”的现实摆在眼前,吴宇唏嘘不已:“果蔬废弃物还田转化是很漫长的过程,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滋生污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远比想象中更为迫切。”
7月中旬,南工大“强‘菌’有我科技支农”博士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香泉桃花源综合性景区,向农户科普微生物菌剂专业知识,并根据当地果蔬作物的具体种植情况,初步设计符合当地果蔬废弃物配比的微生物菌剂,教给农户基础的集约化果蔬废弃物原位处置技术。
早在2018年,在南工大教授谢婧婧的指导下,这支团队就开始“播撒”微生物菌剂的“种子”:在南京八卦洲,葡萄园增产增收,建成有机葡萄生产基地;在南京田园牧歌农业示范园区,微生物作用下的农作物有机质含量提升了73.6%;项目还帮助安徽省马鞍山市李家洼村实现100%环境质量修复。
“用专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南工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共识,大批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建设和发展。该校建筑学院学生团队连续10年走进南通海安市千步村,帮助美化乡村环境、提供乡村建设规划;法政学院学生历时两年调研走访长三角17个乡镇约1300个农户,提出的“农民集中居住”建议得到多地响应;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联合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宣讲团,推出原创《多语种讲乡村振兴故事》系列专题片。
培育“希望禾苗”,点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改变”一直是南工大研支团成员金鑫想做的事。一年半前,在学校组织的“实践归来话实践”活动中,金鑫被学姐学长讲述中的西部孩子吸引,被那句“孩子是大山的希望,不该被‘困’在大山里”深深打动。
今年7月,金鑫完成了在四川沐川县黄丹小学的支教。这一年,金鑫和团队精心备课,采用积分卡兑换礼物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通过线上参观博物馆、练习棒垒球、举办艺术团课等第二课堂活动打开孩子们的视野。金鑫的努力没有白费:有学生成绩提高20多分、家长发来感谢信;有学生想考金鑫所在的大学……
南工大团委书记王郁超介绍,自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工作实施以来,学校已有43名志愿者赴南京浦口、常州、徐州、连云港等地区从事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法律服务等工作。
今年暑假,南工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生组建“小青桐”志愿服务队,开展“七彩假期,童心相伴”暑期社会实践,发挥学科特色为小朋友量身定制思想引领、科技创新、快乐学习、文化传承等七类课程。“学到好多有趣的知识,认识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哥哥姐姐,你们要常来哦!”社区小朋友王睿怡真诚又不舍地说。
教师崔灏灏介绍,“小青桐”志愿服务队已成功入选共青团中央2023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今后,志愿者将重点聚焦农村留守儿童等少年儿童群体,奔走在志愿服务、乡村教育一线。
结出“创业硕果”,把服务乡村作为终身追求
从在校创业大学生到农业企业总经理,从生产经营蔬果到培养“职业新农人”,南工大毕业生、南京田原牧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宇杰一直与土地“打交道”。
秉承助农富农宗旨,宋宇杰带领团队经营1200亩省级绿色蔬果生产基地,开展蔬果产销、生鲜配送、生鲜电商、农场研学运营、生态农场管理等多种业务。发展自身的同时,他还运营着南京市六合区乡村振兴大学生创业中心,帮扶其他有志青年在本地创业立足。截至今年6月,他带动700余人就业,孵化35家企业,带动28个合作基地约3万亩蔬菜产区效益提升20%以上。
不止宋宇杰,越来越多南工大毕业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本科毕业生张迪在创业项目“高压静电场物理农业技术”中研发了高科技产品“空间电场”,经过空间电场物理农业培育的农产品增产15%—25%;博士毕业生詹伊婧跟随导师徐虹的脚步,将新型微生物菌肥“播撒”到黑龙江、甘肃、新疆、山东、江西等地的土地上,实现增产增收……
“高校要把科研的根扎在泥土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们将持续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青春之花,让广阔的田间地头更富生机,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南工大党委书记芮鸿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