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今,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孩子来说,家庭的亲子关系似乎都成为一个重要的情绪压力来源。尤其是对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父母如果不能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很容易触发亲子冲突。实际上,父母如果能以一种尊重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很多亲子关系都不会那么紧绷,家庭生活会更加和谐松弛,孩子也会有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动力。而生活在高控制氛围家庭中的孩子,很容易产生精神内耗,对成长非常不利。
十多年前,我担任高一年级班主任时的一件往事一直让我印象深刻。一次家长会后,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父亲找到我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交流中他告诉我,他绝对能保证孩子在家的学习时间。当时,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还不是特别普及,不少孩子都喜欢看电视。这位父亲为了控制孩子在家里看电视的行为,在遮盖电视机的布巾上悄悄放了几粒小米,这样既不容易被孩子发现,又能准确掌握孩子偷看电视的证据。记得当时这位家长讲小米粒的故事时表情很是得意,但我却听得心里一阵一阵发紧,不禁对这个在家里被如此监控的孩子充满同情。
这个男孩子在学校属于“悄无声息”的学生,成绩中等、不言不语,几乎不跟其他同学交往。他总是出现在不打扫班级卫生和不交作业的学生名单里。我询问过他原因,他总说忘记了。看着他慌乱四顾的眼神,我知道他没说实话。其实这个孩子资质不错,完全可以有更好的表现和发展,但他也许一直有担心“被窥见”的情绪压力,心思和精力都花费在防范家长和寻找各种借口上,就这样沉默寡言“躲躲闪闪”地生活在校园里。
其实,被信任的孩子才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和成长空间。孩子如同充满生命力的树苗,需要回暖的大地、和煦的阳光,也需要自由的生长空间,才能长成茂盛挺拔的大树。如果孩子没有被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对待和尊重,就相当于刚长出的芽苗被霜冻,没有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为防备外界的“侵袭”,他就会时刻处于戒备状态中,或者想办法把自己隐藏起来,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也不敢与人过于亲近。这也是“小米粒的故事”中那个被家长严密监控的男孩子会经常性撒谎的原因。
其实,总想要控制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内心往往是虚弱和没有力量的。越害怕失去越想要抓紧,但抓得越紧却往往失去得越快。这种情形体现在亲子关系中也不例外。温暖有力量的爱,应该是平等的,是互相滋养的。而对孩子的控制,只会让孩子产生窒息感,他们想赢得自由呼吸和成长的空间,一旦有机会就会想方设法逃离父母。
父母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总是高高在上或认为自己可以操控、决定孩子的一切,而应该为孩子营造亲子共同成长的家庭氛围。比如父母不想让孩子过多沉溺于手机,那就和他一起探讨管理时间的办法和使用手机的规则,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强行没收手机;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多玩电子游戏,那就和孩子一起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如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到博物馆去、到不同的城市去,和孩子一起感受真实世界的美好多姿。其实,这些和孩子“一起做事”行为的背后,体现的是父母对自身的定位,他们在用朋友而不是领导者的身份、用共同学习者而不是管控者的身份,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样的家庭,亲子关系会更加亲密无间,父母和孩子都能成为愿意沟通、会沟通而又心里明亮的人。
父母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也要允许孩子和自己有不完美的地方,让亲子关系更加真实而有温度。万物皆有裂痕,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不必苛求自己时时处处都是孩子完美的榜样,从而压抑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不必苛求孩子处处完美,任何事情都能合自己的心意或满足自己的期待。很多时候父母面对孩子时,承认自己的有限或无能为力比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更容易赢得孩子的尊敬和亲近。更何况,家庭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家人在彼此悦纳、彼此温暖、彼此扶持中携手前行。父母的悦纳和信任而非控制,会让孩子有“被看见”而不是“被窥见”的美好感受,也让他的内心在前行的路上更有力量。
(作者:陈忠玲,系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