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理科交叉交融在未来大有可为
首页> 教育频道> 要闻 > 正文

文理科交叉交融在未来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04-17 08:48

  在教育部最近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里,专门提到:要“推动文科间、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理科交融的问题,一时间引发人们的热议。到底出于何种背景,让有识之士意识到文理科融合的现实必要性?

  以笔者的观察,传统文科专业毕业的人,想必大多都能一二三四说出一堆劝人“别读文科”的理由。记得大学古代文学课上,老师就曾说:“同学们,以后如果你们的毕业论文想写古代文学方向的,记得千万别写唐诗。因为《全唐诗》里收录的所有诗人,哪怕是最不出名的,都已经有人专门研究过了。”此语恰好点到了传统文科的尴尬之处。跟理工类学科大多发端于近代工业革命之后不同,传统文科比如文学、历史、哲学等,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往好里说,这些学科传承悠久、底蕴深厚;往坏里讲,这些学科的包袱太重、前辈大师太多、想要创新突破的难度太大……最重要的是,实用性太差。甚至有专家教授曾直接建议:普通家庭的孩子,慎选“文史哲”。虽然这话招致不少反对意见,但站在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道理。同时,它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科该何去何从”的思考。

  但是,能够结合实际的文科专业,会给从业者带来更多机会。实现文理融合、文科专业升级改造的途径之一,就在于要结合实际,让文科更加实用。以新闻学为例来看,长期以来,业内都有“新闻无学”的说法。但最近这些年,随着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体的崛起,诞生了一大批既无科班学历背景,也没有媒体从业经历的自媒体达人,这对传统的传媒教学造成了巨大冲击。作为回应,很多高校的新传学院纷纷开设起了网络新媒体等课程,引入许多其他的专业包括理工类的技术工具,催生了一系列的交叉学科。这就给相关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前景。

  现实给人带来诸多启示:一方面,传统文科有其优势,比如较好的文字功底、较高的审美等,应该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为了因应现实需求,传统文科必须创新转型,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与别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度的交汇融合。

  事实上,跨专业的融合、交叉学科的兴起,是这些年高校学科建设的一个新现象和新趋势。不仅文科在探索尝试与理工农医学科的交叉融合,理工科也纷纷开设人文课程,努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毕竟,大学之道在于培育拥有健全心智品德、完整知识结构的人,而不是一个专业技工。

  即便站在功利的角度上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包括写作在内的很多基础工作正在被机器逐步取代,未来文科生要想不失业,就必须在学科交叉地带、原创内容领域寻求突破。

  不过,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要想实现学科间交叉融合,特别是文理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由于高中阶段就早早文理分科,许多文科学生的理科功底十分薄弱,这严重限制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好在最近这些年,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省份取消文理分科,转而采取“3+1+2”的高考模式。同时,大学也逐渐开始推广通识教育,鼓励一二年级学生跨专业选修各种课程。

  但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在社会层面,像科技馆、博物馆等机构也应发挥各自作用,加大科普力度,使得理化生不再只是面对枯燥乏味的定理公式,同时也吸引更多文科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文科生对理工农医也有浓厚的兴趣了,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的交叉融合才有可能最终实现。(涂格)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距今5100年史前水利系统

  • “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2023-11-14 15:37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11-13 16:43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11-09 15:54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11-08 15:29
2023年11月7日,俯瞰江苏省泰州市天德湖公园景色。
2023-11-07 15:35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11-06 16:19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2023-11-06 16:18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10-26 13:16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10-14 23:36
醉美阿尔山
2023-10-09 10:22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10-08 16:39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2023-09-19 17: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