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山东大学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民生保障”高端论坛以线上形式举办。论坛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与会者就会议主题交流思想、碰撞智慧。
(1)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火热现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如是说。
李培林强调,新征程上,关键是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部署和各项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新的形势下,要密切关注社会心态和社会预期的变化,保持整个社会不畏艰难、奋斗拼搏、积极向上、理性健康的精神面貌。”他说。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提出的具有全球视野、强调本土经验的中国话语,其理论阐释要从结构叙事逐步转向主体叙事、关系叙事;从学科视角来看,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以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真问题、真需求为导向,搭建跨学科、多学科的交流平台。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周长城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丰富,需要从理论和宏观层面进行整体分析,立足于历史维度和国际比较视角,全方位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目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社会政策的重要意义,使社会政策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教授王宁指出,应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提升社会政策的合情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认为,结合日本、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北欧福利国家等具体发展经验,在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后建设共同富裕社会,就必须努力建设、团结安定、奋力拼搏、航向正确、科技进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叶南客认为,发展老年教育是当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邢占军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现代化,注重系统谋划扎实推进,要坚持重点突破,补齐短板弱项。
(2)激励财富创造,更好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童星指出,当前共同富裕的方向已经确立,但目前在激励机制方面尚存在问题。激励财富创造要充分依靠和运用市场机制,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进行一次分配,同时需要法律法规的保护。其次,在二次分配上,要坚持公平观,弥补市场的缺陷。第三次分配要通过舆论引导、政策鼓励、公共服务以及对公益慈善的激励来逐步发挥作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向运华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他提出:要完善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致贫返贫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残疾人辅助配套服务和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长效保障机制;要健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更加充分和均衡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推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对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指导和管理。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文炯认为,优化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重点关注:一是规范社会保障项目设置,通过织密网、合并同类项与制度整合,厘清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障的关系;二是统一社会保障待遇规则,确立统一的待遇享受资格和待遇确定方法,建立待遇确定和调整的协调机制等;三是统一社会保障筹资规则,明确各主体的筹资责任,确定以支定收的筹资原则,统一缴费基数的确定方法;四是建立社会保障服务标准,体现在经办服务、服务需求评估和服务质量评估等领域,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林聚任指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关键是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丁建定看来,如何降低基尼系数的高位状态、缩小贫富差距是直接影响以共同富裕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议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冯帆、张胜;通讯员陈仁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