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HUST校史故事|我为母校写校名--- “科技”二字来之不易
首页> 教育频道 > 正文

HUST校史故事|我为母校写校名--- “科技”二字来之不易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2022-09-30 15:45

  编者按:穿越70年的峥嵘岁月,华中大从风雨中走来,几经变迁,即将迎来七十华诞。我们特开设【华中大校史故事】专栏,追寻学校发展轨迹,重温校史故事,走进时光里的华中大。

  【 华中大校史故事 】

  我为母校写校名

  ——“科技”二字来之不易

  2000年5月初的一天,我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

  “我是华中理工大学校办的小王啊!”

  我离开母校8年了,校办的电话居然打到边陲小镇的小企业来。我万分意外!接下来小王把并校(2000年5月初,华中理工大学与原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改校名的事说了一遍之后,转入正题:要写新校名“华中科技大学”,要快!因为此前已有两个方案被否了,挂牌之日临近,方案要审批、要制作…...放下电话,传真机吐出了两个被否的方案过来供我参考。这是请湖北省的两位书法家写的,字写得很好,但不符合要求。要求是沿用多年的传统校名的风格。

  母校把紧急的、重要的、光荣的任务又交给我。我顿时百感交集……前两次写校名的情形又在眼前回放:

  写“华中工学院”

  文革前校名“华中工学院”标准字的使用不够规范,这是因为当时复制技术落后,又疏于管理造成的。浩劫已过,百废待兴,校名的规范也亟待解决。十年不用的院刊报头印版已残缺,新建的校门要挂牌,商店出售的信封信笺练习本上的校名更是五花八门,极不严肃……急需有一个规范的校名墨稿作制版标准。党委宣传部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校徽上的校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学生证上的校名

  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记本封面上的校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校徽上的校名

  文革前的学校公函信封上的校名

  当时的参考资料不缺,早年的院刊和公函信封上的校名很完整,做一个标准墨稿并不难。这个标准稿很快就做好并被批准确认了。

  1982年画册封面上使用的标准校名

  英文校名本想用印刷厂的铅字,但字体字号很有限,也不符合设计要求。我只好从英文过期刊物上剪下字母拼贴墨稿。尽管我非常认真拼贴,还是不如现在电脑打出来那样整齐。

  这是我第一次写校名,只是修复和建立标准。

  写“华中理工大学”

  上世纪8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学校发展很快,专业设置迅速增加。1988年伊始,我又接到紧急通知,尽快拿出新校名“华中理工大学”标准字样。两三天后,四米多高的临时大门牌被涂得雪亮雪亮的,连同一小桶的大红油漆,摆在了西五楼我们工作室外的大厅里。杉木的清香和油漆的刺鼻,增添了紧张的气氛。

  此时,学校已经组建了美术摄影研究室,硬件和软件实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搞美术的、搞书法的、搞摄影的老师密切配合。我们从图书馆借来毛主席手书资料,查找有关“理”字、“大”字及其偏旁的字例,分析比较,模拟变形,使新造的“理”字和“大”字与原有的“华”、“中”、“工”、“学”四个字融为一体。

  新校名“华中理工大学”字样很快获得校领导确认。我们连夜拍成幻灯片,草草冲洗,湿漉漉的装进幻灯机,对着靠墙侧立的大门牌放大投影。三个人同时勾轮廓,然后把牌子放平,三个人同时用红油漆填写。

  翌日,飘着浓浓油漆味的杉木门牌就挂上校门的右门柱。不久,门柱上镶嵌了红色大理石,“华中理工大学”六个立体大字金光灿灿!这个木门牌的使命便完成了。

  这是第二次写校名,群策群力,紧张高效。

  换上新校名门牌后的华中理工大学

  1988年华中理工大学招生简章

  寻找“科技”踪迹

  现在,要第三次写校名,时间紧,手头既没有资料 ,又离开了以前的团队,我诚惶诚恐。

  命令既下,迅速准备。我把能借到的毛主席手书的资料都借来了,还跑遍珠海的大小书店,买来了毛主席手书的“诗词”、“题词”、“书信”和“古诗”四大本墨迹选。如获至宝,连夜查找,却毫无“科技”二字踪影!就连与“华中工学院”字迹相近的题字题词也找不到。

  我打电话向老朋友、老领导文挽强请教。老文建国初期就是武汉大学校长李达的秘书,是参与华中工学院筹备的建校元勋,后历任院刊总编、宣传部长、院办主任,对华工的一切了如指掌。我问:“‘华中工学院’几个字究竟是不是毛主席题的字?如果不是,当初又从何处集的字?”老文的回答令我大失所望:“还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美术设计人员弄出来的!”

  领略“毛体”精髓

  既然如此,只好老老实实地从头做起。

  首先,认真读帖。在读帖的同时把“科技”两个字的四个“部件”及有关“零件”逐一收集,用描图纸分类描出,放大复印作比较分析。

  毛主席的题字多为行楷,题词则行楷行草都有。笔实墨沉,骨力劲健,大小相济,布局疏朗。毛主席抄录诗词用行草甚至狂草。豪放洒脱,天趣自然,错落有致,布局巧妙。

  毛主席题字《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题字《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研读之后,我认真临帖。着重临“题字”和“题词”,从中领略毛主席书法艺术的精髓。

  毛主席的书法体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胸怀,这在书法艺术中被称之为“神”或“气”,往往比形式和技巧更重要。

  所以,临习也只能略得皮毛而已,更何况“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如此“急用现学”,难以“立竿见影”。

  “科技”是怎样磨成的

  “抱抱佛脚”也有用,临习了两三天(时间不允许多练),找到点感觉了。趁热打铁地写了一地的“科技”。从中挑了几张,复印放大到相应大小,分别放进 “华中”“大学”之间,贴在书房的墙上。每天下班回来,我就对着这几条字反复琢磨,最后只留下比较顺眼的两条。下一步就是对“科技”的细节开刀了。

  我一手拿毛笔作加法,一手拿美工刀作减法,找出不协调的地方,欠了,用毛笔补一点;过了,用刀剜去一点。剜多了,就在底下垫张白纸再补墨。巴掌大的字,到最后的修改量不到半毫米。在我还不会操作电脑时,还是这种传统工艺得心应手!

  华中科技大学校名墨稿(复印件)

  经过几天的琢磨剜补,尽管离 “毛体”风格远了,但是整体感觉,“科技”这两个字与“华中、大学”等字看上去像“同胞兄弟”了。

  经过几番对比,“科技”两字和“华中大学”等大则显突兀,略小则有灵气,并与毛主席题字大小相济的风格接近。

  顺便一提的是,我送稿时“技”字的最后一捺翘得比现在高。这本是体现毛体风格的点睛之笔,比如毛主席书写“丰衣足食”中的“衣”、“足”、“食”三字的最后一笔,都处理成高高踢出的一捺,显得非常自信。学校定稿时把这一捺的角度调低了一点。我从学校挂牌的新闻照片中看到调整后的总体效果很好。

  毛主席题字《丰衣足食》

  合校后使用新校名的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挂牌的当年年末,黄光英副校长到珠海看望校友,随行的校办副主任兼校友联络处副秘书长张爱庆对大家说:“新校名就是你们珠海校友朱超平写的!”并介绍了此事的经过。

  作为一个华工人,一个华中大校友,能为母校一而再,再而三的写校名,这是母校给予我的最高荣誉啊!

  作者:朱超平,无线电技术专业69届6442,6440班学生,原校党委宣传部美术摄影研究室副主任,校美育课部副教授,后赴珠海工作。

  —END—

  文 字:朱超平

  编 辑:周晶晶

  审 核:潘 群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京开展

  • 2024新疆热雪节暨第八届赛里木湖冰雪旅游季启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