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风雨同舟 伉俪情深——一段跨越六十余载的异国情缘
首页> 教育频道 > 正文

风雨同舟 伉俪情深——一段跨越六十余载的异国情缘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2022-09-26 11:09

  编者按:穿越70年的峥嵘岁月,华中大从风雨中走来,几经变迁,即将迎来七十华诞。我们特开设【华中大校史故事】专栏,追寻学校发展轨迹,重温校史故事,走进时光里的华中大。

  【 华中大校史故事 】

  风雨同舟 伉俪情深

  一段跨越六十余载的异国情缘

  裘法祖,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1914年12月6日生于浙江杭州,2008年6月14日离世。裘法祖是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1981年至1983年,担任武汉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前身)院长,1984年担任武汉医学院名誉院长,1985年至2000年,担任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2000年至2008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1985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功勋勋章,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部),200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奖,2001年获医德风范终身奖,2019年被授予“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称号。

  裘罗懿(原名Loni K nig),1922年6月15日生于德国,2013年6月19日离世。1958年,经周恩来总理签署批准,加入中国籍。裘罗懿精通德语、熟练掌握英语、熟悉医用拉丁语,1956年至1958年,在上海外国语学院担任德文教师,1958年起,在武汉医学院外语教研室担任讲师,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

  裘法祖、裘罗懿于1940年相识,1942年举行家庭秘密婚礼,1945年举行公开婚礼。1946年,裘罗懿随裘法祖来到中国,一起携手走过了六十余载的风风雨雨。

  青年时期的裘罗懿与裘法祖

  立志从医 为民解病

  1914年,裘法祖出生在杭州西子湖畔,父亲是清朝的秀才。裘法祖从小学习勤奋,18岁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学习两年德语。1933年夏天,裘法祖的母亲突然腹内剧痛、肚子肿胀,医生们束手无策,在承受了40余天的折磨后,裘法祖的母亲痛苦地离开了人世,终年62岁。裘法祖母亲的病症是典型的阑尾炎症状,这种在西方可以很快根治的常见病,在缺医少药的旧中国,却让母亲失去了生命。从那时起,裘法祖更加坚定了要为民众解除病痛,改变中国医疗落后现状的志向。1937年,裘法祖赴德国留学,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8年,师从于Max Borst教授。Max Borst教授学识渊博,曾被德国政府授予“国策顾问”称号。1939年,裘法祖以一等优秀成绩通过国家考试,翌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39年12月,裘法祖开始在慕尼黑施瓦本(Schwabing)医院担任志愿医生,在著名外科学家H.Bronner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1940年夏天,裘法祖受聘为正式职工并兼任H.Bronner教授的私人助手。

  1937年,裘法祖前往德国留学前夕与同学合影

  1922年,裘罗懿出生于德国伊莎河畔的一个工程师家庭,1940年高中毕业。二战时期,德国高中毕业生必须服兵役或参加工作一年后才能注册上大学。裘罗懿高中毕业后在慕尼黑施瓦本(Schwabing)医院做护理工作。这个时期,裘法祖在该医院担任住院医生,裘法祖对秀丽文雅的裘罗懿一见钟情,两颗年轻的心在共同的志趣中渐渐靠拢。纳粹时期,德国政府不允许雅利安人与其他种族通婚,但裘罗懿依然勇敢地选择了裘法祖,并于1942年圣诞节举行了家庭秘密婚礼。直到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两人才举行了公开婚礼。同年,长子裘华德降生。

  裘法祖和裘罗懿青年时期的合影

  1945年,裘法祖获得德国外科专科医师资格,从设立在T lz的慕尼黑施瓦本医院战时分院离职后,受聘于T lz市立医院担任外科主任。由中国人担任外科主任,在当时的德国史无前例。虽然在德国的工作稳定,一家人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但裘法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裘法祖常说:“我有三位母亲,一位是生养我的母亲,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济,一位是我热爱的祖国。”当祖国有需要时,他毅然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

  携妻带子 报效祖国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德国,尽管中国多年饱受战争摧残,满目疮痍,裘法祖还是坚定地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当裘法祖将回国的想法告诉妻子裘罗懿时,裘罗懿说:“中国是你的祖国,如今她需要你,你应该回去。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中国现在是怎样的,我都跟着你。”裘罗懿怀着极大的勇气,抛下了舒适和熟悉的环境,离开故乡和亲人,随同丈夫来到了语言不通、完全陌生的国度——中国。

  1946年,裘法祖夫妇携子由德回国

  1946年10月,裘法祖和裘罗懿携长子裘华德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的轮船上,有两位乘客发生冲突,一名乘客把另外的乘客刺伤,肝脏破裂。在紧要关头,裘法祖成功抢救了受伤乘客。轮船刚抵达上海,就有多名记者上船采访裘法祖抢救受伤乘客的详情。裘法祖一时间名声大噪,成为了传奇人物,多所医院聘请他任职。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建议他回到母校同济大学,裘法祖听取了朱部长的建议,受聘为同济大学医学院外科教授。

  回到中国不久,女儿裘华莹和次子裘华徕也相继出生。裘罗懿默默地照料着一家人的起居,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

  裘法祖回国安顿下来后,全身心投入到医学外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裘法祖主张“医学归于大众”,他不仅是杰出的医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1948年,裘法祖与同事们一起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本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裘法祖还组织编写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外科学》试用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全国规划教材。在其担任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22年时间里,主持组织编写了50余种医学教材,同时还推荐、组织了七年制、八年制及双语医学教材,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响应号召 内迁武汉

  1949年,解放之初的武汉,卫生条件非常落后,医院极少,医学人才极度缺乏,其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远不能适应中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的医疗需求。1950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进行一次大范围的院系调整,计划将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中美医院整体迁往武汉,选址在汉口废弃的华商跑马场。

  同济大学医学院武汉新址——汉口华商跑马场

  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老师们大多不愿意内迁武汉,裘法祖回忆这段历史时写道:“同济医院整体迁武汉的消息传来,全院哗然。我的德国妻子已习惯上海生活,也不愿意迁到环境迥然不同于上海的武汉。”当时,裘法祖除了是同济大学医学院外科教授,还身兼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系统外科教研室主任、上海第六医院外科主任、上海卫生局顾问、《大众医学》主编等职,在上海的生活很稳定。但他深知,同济内迁武汉肩负着新中国布局医疗卫生版图的重任,仅有医疗物资的转移不是真正意义的迁校。为了顾全大局,裘法祖将妻儿留在了上海,自己开始了长达四年(1954年至1958年)上海——武汉的两地奔波。

  在这段日子里,裘罗懿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丈夫解除后顾之忧。1956年至1958年,裘罗懿还在上海外国语学院担任德文教师,她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学生爱戴,被评为模范教师。裘罗懿看到丈夫两地奔波着实辛苦,也考虑到孩子们不能长期没有父亲在身边,于是和裘法祖商量,放弃上海较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全家迁往武汉。1958年夏天,一家人在武汉团聚。也是在这一年,裘罗懿主动提出要加入中国籍,以中国人的身份工作和生活,并按照德国的习俗,在自己名字前面冠以夫姓,改名裘罗懿。1958年9月4日,经周恩来总理签署批准,裘罗懿加入了中国籍。

  1958年起,裘罗懿在武汉医学院外语教研室担任德语教师。她精通德国语言文学和医学知识,具备扎实的德语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能力。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编写教材字典,编辑学报,她都显示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裘罗懿还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热情地帮助他们备课、修改讲稿、答疑解惑,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革工作组驻扎在学校,学校停课。医院所有科室主任、教授都成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裘法祖也被停止了外科主任的职务,除了参加劳动,还经常性被安排写交代材料,直至文革后期,才恢复正常工作。文革早期,裘罗懿被安排在图书馆阅览厅整理图书,后期图书馆也关闭不再开放了,裘罗懿主动提出给医院手术室加工敷料——制作纱布块、棉花球、引流管,修补破损的橡皮手套。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裘罗懿想尽办法为裘法祖打造一个温馨的家。她们的家在医学院宿舍区,位于三层小楼的一角,两室一厅的房子面积不大,却总是充满着幸福欢乐的气氛,是一座爱的堡垒。武汉医学院不少专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精神崩溃,裘法祖在文革期间也经历了两次批斗会、一次抄家,下宜都陷入“斗、批、改”的漩涡。在回忆文革的遭遇时,裘法祖说道:“我夫人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我,她不仅没有离开我,还教会我乐观地面对生活。家庭的和谐和夫妻间的爱,使我克服了一切困难,放松了精神,渡过了这十年的浩劫。”

  中德交流 增进友谊

  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裘法祖夫妇还长期致力于恢复、巩固和发展武汉医学院与德国医学界的传统友谊,为加强中德友好、中德学术界的交流合作做出了卓越贡献。1979年,裘法祖带领由武汉医学院五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器官移植考察组赴德国访问,开启了武汉医学院与德国医学界中断已久的“破冰之旅”。这个时期,裘罗懿正在德国探亲,裘罗懿随团参与了一系列访问考察活动,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裘法祖夫妇在德国访问考察

  在德国考察期间,裘法祖夫妇广泛与德国医学界人士联系,介绍武汉医学院的发展现状,打通与德国医学科学界的联系渠道。武汉医学院先后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埃森大学、萨尔州大学、乌尔姆大学以及裘法祖的母校慕尼黑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1979年,中国器官移植考察组赴西德考察的

  工作汇报

  访德期间,慕尼黑市长在接待宴会上说:“裘夫人,您为中德友好工作做了很多贡献。我们愿意恢复您的德国国籍,您可有双重国籍而便于工作。”但裘罗懿婉言拒绝了,她说:“我非常感谢市长的关心。我在中国生活得很好,很愉快!”后来,她也终身保持着中国国籍。

  1982年,海德堡大学友人来信告知学校授予裘法祖名誉博士的决定并肯定裘罗懿为两校合作交流所做的贡献

  1984年,中德医学协会和德中医学协会在中国和德国相继成立,裘法祖担任中德医学协会第一任理事长。1985年,德国总理科尔来学校访问,与裘法祖握手致意并感谢他在二战中救助德国平民的义举。同年,德国政府授予裘法祖德国大十字功勋勋章,表彰他为促进中德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增进中德医学交流所作的卓越贡献,这是德国政府首次向我国科学家颁发国家级勋章。

  198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向裘法祖、武忠弼

  授大十字勋章仪式

  1988年遵循教育部和卫生部指示,武汉地区唯一的德语师资班——卫生部同济医科大学德语培训中心在同济医科大学成立,中心聘请裘罗懿担任顾问。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裘罗懿依靠扎实的德语能力和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一边编写教材,一边授课。她还先后担任《武汉医学院学报》《同济医科大学学报》外文版编委,参与编写《德汉医学词典》等大型工具书,填补了我国德汉医学工具书的空白。同时,裘罗懿在中德医学协会、德语师资培养的工作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众多高水平的医学外语人才。

  1988年,同济医科大学聘请裘罗懿

  担任德语培训中心顾问的任职通知

  相爱相伴 相濡以沫

  爱情是什么?裘法祖说:“我们从来没有吵过架,一次都没有过。我只爱老太太一个人,老太太也只爱我一个人。我们相互尊重和理解,这就是我们相伴一生的秘诀。”

  六十余载,裘法祖与裘罗懿相爱相伴、相濡以沫,将这段异国情缘谱写成了人间爱情佳话。裘法祖常年忙于工作,对夫人深感愧疚,他常常说:“我们的婚姻是全世界最美满的婚姻!几十年来,夫人给我的帮助和支持太大了!我所能补偿的就是出门后早点回家,陪她看电视,一起听听音乐。”在人生艰难的时期,裘罗懿始终陪在丈夫身边,无条件地支持丈夫,并多次表达:“我的位置永远在丈夫的身边!”暮年,裘罗懿出现意识障碍,裘法祖无论公务多么繁忙,每天都亲自照顾夫人盥洗、就寝,常常陪伴在床边,与夫人述说往事的点滴。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同济医学院的师生们还能看到90多岁高龄的裘法祖推着轮椅陪伴夫人在校园内散心。

  裘法祖和裘罗懿老年时期的合影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裘法祖毕生致力于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他不仅有着高超的医术,更有着医者的大爱,始终听从祖国的召唤,冲锋在前,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裘法祖常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这句话书写在华中大校史馆醒目的位置,也铭刻在众多华中大师生的脑海里,激励着师生们在求真求实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在裘法祖漫长的医学生涯中,裘罗懿用自己的行动,始终给予裘法祖极大的支持和安慰,她用平凡而伟大的爱,成就了中国人与德国人的婚姻传奇。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让我们一起追忆这对华中大异国伉俪的爱情故事,感受她们跨越种族、跨越国界,对伴侣坚定的爱,对祖国赤诚的爱,对人类博大的爱!

  (本文在裘华徕博士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后期修订,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裘法祖. 写我自己[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裘法祖的做人做事做学问[EB/OL].

  [2022-07-29]

  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5/6405.htm

  【3】裘法祖:百姓心中的当代“医圣”[EB/OL].

  [2022-07-29]

  http://hbwh.wenming.cn/zhuanti/whhr/whhrb/hr4/201305/t20130509_638133.html

  【4】中国外科之父:在德国求学十年的点滴回忆[EB/OL].[2022-07-29]

  https://mp.weixin.qq.com/s/KFMLkSIBvMTeHtK5UKuEbQ

  【5】裘法祖:始终听从党和祖国的召唤[EB/OL].[2022-07-29]

  http://news.hust.edu.cn/info/1007/42167.htm

  【6】发糖!520,这才是令人羡慕的华中大神仙爱情[EB/OL].[2022-07-29]

  https://mp.weixin.qq.com/s/uqWWI5KYIOUcYcEuhMOVAg

  文字:沈牡丹、董青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京开展

  • 2024新疆热雪节暨第八届赛里木湖冰雪旅游季启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