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促进青年交流 推动互学互鉴
首页> 教育频道> 要闻 > 正文

促进青年交流 推动互学互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09-23 10:27

促进青年交流 推动互学互鉴

丽丽在参观上合示范区后,接受媒体采访。
  受访者供图

促进青年交流 推动互学互鉴

马星星在上海交响乐团。
  受访者供图

促进青年交流 推动互学互鉴

加力布(右四)和其他国际青年与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负责人交流。
  受访者供图

促进青年交流 推动互学互鉴

2021年,马赫担任北京市朝阳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凤凰青年大使。
  受访者供图

促进青年交流 推动互学互鉴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内一片繁忙的工作景象。
  韩加君摄(影像中国)

  近日,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共同组织的2022年“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来到山东青岛。来自10个国家的青年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上合示范区等地,了解上合组织的国际合作创新模式。

  “为青年交流合作搭建广阔舞台”

  本报记者 戴楷然

  上合组织国家特色商品馆、国际物流港、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转化中心……在“国际青年中国行”走进青岛活动中,尼泊尔青年什卡·塔巴·马加尔与来自各国的青年一道,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青岛港等地切身感受上合组织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国际合作创新模式,“眼前的繁忙景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这位长发飘飘、充满活力的尼泊尔姑娘,已在中国学习、工作了7年多,并取得了博士学位。在这里,她更习惯大家称呼她的中文名——丽丽。2019年,丽丽投身上合组织青年平台(SCOLAR)加德满都中心,与尼泊尔高校合作,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为当地青年提供创业建议与指导,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采访中,她同记者讲起印象深刻的实践案例——她们曾借助上合组织青年平台,帮助一些尼泊尔青年将当地特色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为他们找到了一条创业致富之路。

  “上合组织打造了许多机制化的青年交流项目,让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互学互鉴,为青年交流合作搭建广阔舞台。尼泊尔是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我很幸运能参与这些项目,在学习和交流中促进青年事业发展。”丽丽说。

  今年6月,丽丽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上合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深入了解上合青年在科技、创新创业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前景。“我们参观了腾讯、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比亚迪等中国企业,感受到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和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丽丽说,上合组织还搭建了国际青年创业孵化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及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

  丽丽表示,上合组织不仅为青年提供合作平台,还重视加强青年能力建设。“上合组织青年平台一直致力于提升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写作技能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不同国家的青年拓宽国际化视野,在合作共赢中实现包容性发展。”

  “尼中两国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丽丽表示,共建“一带一路”给尼泊尔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尼跨境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即将开启,这将给尼泊尔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她激动地说。

  这些年来,丽丽还一直积极为尼泊尔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工作筹措资金。2015年尼泊尔地震发生后,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九层神庙建筑群遭到严重损坏。经中尼双方政府协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助尼泊尔工作队与尼泊尔专家一道,对文物采取保护性修缮。经过近5年的努力,九层神庙修复项目文物本体维修于今年7月圆满完成。“两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团结协作、守望相助,在我看来,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丽丽说。

  在采访的最后,丽丽与记者聊起了她在中国的生活。“我真切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变化,城市越来越现代化,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丽丽表示,在探访中国各地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个人都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这也激励着我不断为青年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本报记者 时元皓

  今年是孟加拉国青年莫斯塔克·阿赫迈德·加力布与中国结缘的第二十个年头。初来中国时,加力布还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本科留学生。现在,他已成为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跨文化交流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

  自幼年起,加力布的生活中就不乏中国元素。“我小时候用的铅笔上印着‘Shanghai China’(中国上海)字样,爸爸的衬衣口袋里总会别着一支中国产的英雄牌钢笔。”加力布回忆道。他还读过一些中国故事书,“我从小就知道神笔马良、孔融让梨的故事。书中插画里活泼可爱的中国小朋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2002年,19岁的加力布高中毕业,凭借优异成绩获得公派来华留学的机会。那是一个略显炎热的9月,他乘坐火车从北京前往武汉,途经辽阔的华北平原。车窗外的景象,加力布至今历历在目——肥沃的土地一望无际,即将成熟的农作物像是给大地铺上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农民在其间辛勤劳作……

  这是加力布第一次看到中国农村地区的风貌,广袤的农田让他仿佛回到了家乡。“看到这无比温柔的一片金黄,我想起孟加拉国种满庄稼的土地,这让我觉得很亲切。”加力布说。

  此后的多年间,加力布经常乘坐火车往返于北京和武汉之间。“在火车上看窗外的农田成为我的爱好。”透过车窗,他直观感受到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变,“早先,农民们大多住在红砖砌成的小房子里。如今,沿着京广高铁,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修葺一新、排列整齐的楼房。”火车载着加力布南来北往,也让他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

  无论是读书期间还是留校任教后,加力布都会利用假期到贫困地区做义工或支教。此外,他还走访了湖北随州、陕西安康、湖南湘西等地的农村地区,这些实地调研加深了他对中国扶贫政策和扶贫实践的认识。“在我走访过的村子里,都能看到村里建起了贫困档案。”加力布说,村委会主任对各个家庭的情况都很熟悉:谁家里有残疾人、谁家里有病人……“当地政府尤其关注那些在脱贫后容易返贫的村民,并通过多种举措帮助这些村民。”

  博士毕业后,加力布曾入职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在该公司海外事业部的工作中,他接触到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进而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希望我的跨文化身份能够为研究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国际合作作出一份努力。”加力布说。2015年,加力布回到武汉理工大学继续做博士后,主要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关系和国际产业合作等课题。毕业后,他担任该校跨文化交流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并从事教学工作。

  不久前,加力布参加了“国际青年中国行”走进青岛活动,感受到上合组织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合作动力。在他看来,上合组织、共建“一带一路”是深化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也为其他国家学习中国发展经验拓展了渠道。

  近年来,加力布在国内外媒体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并获得了包括“武汉青年五四奖章”等在内的不少荣誉。但在他看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成绩,“我愿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才是我最大的成就。”

  “开放的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

  本报记者 任皓宇 崔 琦

  “中国是我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我干事创业的起点。”来自阿富汗的青年创业者瓦希德·艾哈迈德扎伊如此形容他眼中的中国,“开放的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我希望成为一座桥梁,帮助其他留学生和国际人才在这里找到属于他们的机遇。”

  艾哈迈德扎伊从小生活在巴基斯坦,初中毕业后随父母回到阿富汗。2014年,满怀着对中国的向往,他来到北京留学,与中国的故事就此展开。在这里,他更习惯被称作马赫。“到目前为止,我人生近1/3的时间都在中国度过,从学校踏入社会的重要一步也是在这里完成。”马赫喜欢和朋友分享每年中国两会备受关注的话题,写项目介绍时对中国的相关政策了然于胸……身边的朋友都亲切地称他为“中国通”。

  2016年,马赫和两名中国同学组队参加了中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在比赛中获得银牌,“这次参赛经历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创业契机,我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创业期间,马赫对中国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包容的氛围深有体会,“在中国,当创业者有了一个不错的想法并愿意付诸行动时,将获得来自政府、学校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创业者走出、走好第一步。”

  马赫以他自身的创业经历为例,2020年9月,他参加了第八届海外人才创业大会,获得创新奖。同年10月,北京市朝阳区启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CBD国际人才港。马赫的创业想法得到朝阳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的积极回应,他创办的北京无限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很快进入了注册程序,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注册的外资企业之一。

  “公司成立后,朝阳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手把手地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帮助我们对接场地、媒体、公共机构等资源。”马赫介绍,他的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通过人才社群建设,为有需求的企业和人员提供商务咨询、资源对接等服务,帮助留学生和国际人才来中国工作,推动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合作。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机遇也是世界的发展机遇。”这是马赫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久前,他参加了“国际青年中国行”走进山东活动。在淄博综合保税区,马赫听了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后感慨,“这里提供了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搭建了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帮助中国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也为制造业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落地平台,让他们共享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

  因为业务关系,马赫经常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人才交流。“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聚集国际人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发展机遇。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重要倡议,为世界发展注入动力、带来希望,这些正是各国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所需要的。”

  作为一名创业者,马赫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会继续留在中国,把我的企业做好、做大,帮助更多人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马赫说。

  “这是多么好的安排”

  本报记者 巨云鹏

  “在我童年印象中,中国是花木兰的家乡,是个神奇的地方,那时的我没想到将来有机会来中国工作、生活。”在上海生活了13年,谈起与中国的缘分,来自亚美尼亚的阿斯特丽德·波戈相仍然觉得很奇妙。她给自己取了一个好听的中文名——马星星。

  2009年高中毕业后,自幼学习小提琴的马星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上海,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刚来中国的前8个月,我一直在学习中文。”马星星回忆,零基础学习中文很难,但她咬着牙坚持下来,并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顺利开启了在中国的音乐学习之旅。

  大学期间,为了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她参加了许多校内外活动。在上海交响乐团主办的一次大型国际小提琴比赛中,马星星担任志愿者,参与部分组织策划工作,还负责接待外国评委。因为表现出色,活动结束后,她收到了来自上海交响乐团的工作邀请。

  “音乐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向演奏家的方向发展,毕业后选择到乐团从事行政工作的比较少,但我喜欢尝试不同的选择。”马星星表示,她的导师、著名音乐家徐惟聆教授注重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非常尊重她的个人想法,支持她去乐团试试看。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外交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部分无工作经历的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这太适合我了,我想这是多么好的安排,我要留下来!”马星星立即提交了申请,不到两个月,她顺利通过审批,拿到了上海001号留学生在沪工作证。

  在上海交响乐团,马星星负责沟通各种国际项目和乐团的行政事务。“我的个人经历正是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生动例证。”马星星以上海为例,每年都有许多国际团队到上海交流演出,其中不乏许多国际知名演奏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上海交响乐团的文化交流工作仍在进行。无论是线上直播,还是室内或室外演出,马星星对负责的业务项目倾尽全力,精心策划、踏实跟进。

  工作之余,马星星的生活里也少不了音乐。她与几位爵士音乐家在上海组建了一支乐队,并担任首席小提琴手。乐队的艺术家们将古典乐与爵士乐融合,借助充满创意的视觉和舞蹈元素,给观众带来奇妙的沉浸式音乐体验。“大家专业不同、来自不同的国家,因为音乐走到一起,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马星星说。

  疫情防控期间,马星星报名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面罩为社区居民服务。“看到外国人做志愿者,有的居民一开始挺惊讶的。对我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我在上海生活了这么长时间,这里已经成为我的家,我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助我的家人。”马星星说。

  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交响乐团距离不远,这段短短300多米的道路,记录了马星星与上海的故事。漫步周边街道,她感慨良多:“上海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新变化,总有新的大楼和商场开门营业;同时,也有很多地方一直保持着曾经的模样,始终未变。”变与不变之间,历史和创新在这里融合。“我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3年,我还会在这里生活很多年,继续书写我与中国的故事。”马星星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3日 17 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追思英烈

  • 杭州亚运会|亚运头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2023-09-19 17:52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2023-09-15 16:49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09-12 15:59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2023-08-30 14:56
2023年8月23日,山东省荣成市海岸风景醉游人。
2023-08-25 15:39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08-24 16:28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2023-08-22 15:32
近年来,该地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种植芡实,形成特色产业
2023-08-21 19:51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2023-08-19 10:26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08-18 17:50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2023-08-17 16:14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2023-08-15 16:16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08-14 15:14
颐和园自古就是皇家的避暑胜地。
2023-07-31 20:21
2023年7月30日,湖北宜昌雨过天晴,三峡大坝附近云雾缭绕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2023-07-30 16:45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2023-07-27 16:50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07-19 21:40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2023-07-18 14:11
2023年7月14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07-18 10:13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07-17 15:1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