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后冬奥时代,教育如何作为
首页> 教育频道> 要闻 > 正文

后冬奥时代,教育如何作为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02-22 09:1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月20日,冬奥主火炬“大雪花”缓缓落下,燃烧了16天的奥运之火渐渐熄灭,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中国兑现承诺,为全世界献上了一场真正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奥运之火熄灭了,但是运动场内外,那些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彩故事,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迪。为此,我们推出冬奥启迪教育专刊评论,敬请关注。——编者

  从“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身上学什么

  两金一银,18岁的“天才少女”谷爱凌为自己的冬奥首秀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实际上,在摘金夺银之前,谷爱凌就因为各方面的出色表现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顶流。

  世界冠军、学霸、时尚达人……这些标签或许都难以完整描述谷爱凌。谷爱凌的光环早就溢出了运动场,人们热议谷爱凌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很多家长坦言,谷爱凌的出现让自己的育儿焦虑翻倍了。一些家长或是自嘲或者自勉:“鸡娃”不如“鸡自己”。而在一些人看来,谷爱凌的成功复制不过来,她的成功属于精英阶层,是育儿天花板的存在,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

  毫无疑问,谷爱凌的成长,建立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之上,而且是充分利用中美两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其天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再加上对机遇的选择和把握,成就了今天的谷爱凌。这些优越条件,显然是大多数人所难以企及的,从这个意义来讲,制造下一个“完美小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谷爱凌的成长之路,也揭示出一些普遍的教育常识、成长规律,普通人并非只能羡慕,以至于徒增育儿焦虑。从谷爱凌的身上,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很多可供借鉴的东西。

  比如,尊重兴趣。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谷爱凌从三岁开始就走上滑雪场,固然因为她的妈妈就是滑雪教练,带给了她接触冰雪运动的机会,但一路走来,归根结底还是热爱。“我不是为了拿奥运奖牌而滑雪,也不是为了考上斯坦福而学习,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喜欢,顺便赢几场,而赢又让我更喜欢去做。”从滑雪中了解到自己的兴趣,并愿意承受风险和伤痛而选择坚持,从滑雪中享受更大的快乐。她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而母亲尊重她的兴趣,支持她的选择,而不是为她选择,更不是强迫她做什么,“尊重孩子的兴趣”无疑是这一教育模式的基础。

  不仅是谷爱凌,苏翊鸣也曾在做演员和职业滑雪运动员之间动摇过,父母给他的建议是:“做你喜欢的。”正是因为热爱,不断激发他们的天赋,使他们获得了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持续动力。为人父母,需要反思的是,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有多少是孩子自己在选择,又有多少是父母为他们选择,把自己未实现的夙愿寄托在孩子身上?

  也正是因为热爱,所以专注。睡够十小时,是谷爱凌的另一个成长秘诀。一天只有24小时,对谁来说都是如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全面成长,这背后是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比其他运动员睡觉时间长,但不睡觉的时候就更加专注。比全职滑雪的人付出的时间少,那么就奋力追赶,不断提高效率。“做作业的时候用百分百的精力去做,然后用百分百的时间去滑雪,这样才能滑到最好的成绩,也能得到学校最好的成绩。”

  也正是因为专注产生的效率,让她有机会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尝试一切有趣的东西,并在热爱的赛道上不断超越自我。让孩子牺牲睡眠时间去追求学业目标是不少家长的选择。但从谷爱凌的案例上,我们应该认识到,保障睡眠时间是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可以与实现学业目标、成长目标等并行不悖。做好时间管理,提高专注度,所能产生的效率远超过对睡眠时间的压榨。

  “制造”下一个谷爱凌不可为,“别人家的孩子”终究是别人家的,不必为此而神伤、焦虑,也不必为此而不平。富裕还是贫穷,当然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成长道路。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暂待爆发的“小宇宙”。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尊重教育常识和成长规律,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天赋,发展自己的天赋,“小宇宙”就能迎来爆发的时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杨三喜,系本报记者)

  敢于突破自我 不唯金牌论英雄

  “哪怕就是爬,我也要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中,带伤出战的中国小将高弘博因脚踝骨折只能做一些基础动作,最终拿到15分。虽然分数全场最低,但他笑得异常灿烂,因为上场了就没有遗憾,这样的乐观与坚韧也打动了无数网友。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们全力以赴地践行着这样的奥运精神。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获得金牌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但他们所追求的又不仅限于金牌。放手一搏、站上自己热爱的赛场突破自我,同样是值得骄傲的成功,同样能够收获掌声和认可。

  这种勇于突破自我、挑战极限,不唯金牌论的体育精神,对于引导学校破除唯分数、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成长观,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身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

  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固然欢喜,但作为最后一名也不应妄自菲薄。教育是一场人生长跑,每个人真正挑战的敌人始终都是自己,拼尽全力、没有轻言放弃的人都应该被尊重。就像本届奥运会的“微火”火炬一样,每一个奋力“燃烧”自己、坚持拼搏的人都是一束“微光”,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照亮世界。

  敢于突破自我,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起初,很多人都不理解羽生结弦,为什么要在冬奥会这么重要的场合挑战未被任何选手在比赛场合攻克的阿克塞尔四周跳(4A)。他在自由滑比赛前一天练习中,脚踝已经受伤,却刚一上场就毫不迟疑地挑战起了4A,第一次摔倒后他又立即调整状态,开启第二次挑战,那份勇气和坚定让人深受鼓舞。这样的冒险会让他错失金牌,但是不这么做他也许会迷失自己。他在接受采访时坦然表示:“一定意义上,我已经挑战成功了。”因为在他心里,最重要的并不是获得金牌,而是挑战极限。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沉醉在已获得的成功和掌声中,格局不再局限于获得一枚奖牌,而是收获更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通过羽生结弦,我们可以认识到,重要的不仅仅是成绩,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和进步,在努力奋进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维度。也许孩子并没有达到预期,但是只要有进步有成长,都值得被鼓励和赞扬。

  战吗?战啊!以最孤高的梦,致那冰雪上的呜咽与怒吼。敢于突破自我,能缩短与梦想的距离。中国小将苏翊鸣在摘取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后,有很多网友鸣不平。而他并没有将目光停留在过去,没有去纠结金牌还是银牌,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下一场比赛中,最终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中斩获金牌。在苏翊鸣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注重的不仅仅是初速度,更是加速度,是突破自我的勇气。奥运会上的竞争,打败的不只是对手,更是内心的恐惧与压力,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就是赢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努力的重点不仅仅是为了攀登到顶峰,而是在攀登的磨砺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才能抵御生命中的不确定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实现的,我们无法笃定成功,却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获得奖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奔向顶峰的过程。(本报评论员)

  挫折与失败也是一堂必修课

  北京冬奥会上,徐梦桃摘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项目金牌,齐广璞则摘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项目金牌,这均是二人参加四届冬奥会以来的首枚金牌。

  对于“迟来”的冬奥会金牌,圆梦的徐梦桃喜极而泣,齐广璞也难掩激动的泪水。冠军的荣光、舆论的赞美,都会随着这枚个人冬奥首金如潮水般涌来,可在荣耀背后,他们面对挑战、失败,不后退、不放弃,愈挫愈勇的精神或更难能可贵。

  徐梦桃、齐广璞的努力与坚持最终在北京冬奥赛场收获了圆满结果,可在竞争极其激烈的职业体育赛场,还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终其职业生涯或许都不能站上领奖台,更别说收获金牌。这就是体育的残酷,当然也是体育的魅力所在。有竞争就有成功和失败,即便最优秀的运动员,也不能保证没有失败的时刻。在失败中重新站起来,即便依然无法战胜对手,谁又能说这样的坚持与努力没有回报?

  体育赛场竞争激烈,而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同样也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竞争,学业竞争、就业竞争、职场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无疑是人生的常态。而且,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的还是一个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传统中,传递的更多是关于如何成功的理念,而对于挫折教育往往重视不够。这导致一些人难以承受竞争的压力,或者难以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

  有竞争就会有成功或失败,没有谁能一帆风顺,我们的教育在引导青少年勇敢直面挑战、参与竞争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因为这是竞争之下必然要面对的问题。那些最终成功的,往往都是能直面失败、不惧挫折,将一次次失败转化成搭建成功堡垒基石的人。这样的能力有人可能与生俱来,但更多是通过后天培养习得。

  在这方面,家长、教师不妨借助冬奥中的故事积极引导青少年学会竞争,学习冬奥运动员们敢于挑战对手、超越自我的不服输精神。这对于他们提升学业水平、个人能力抑或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后应对各种挑战,都大有益处。须知,恰恰只有知道如何面对失败,才有可能更好收获成功。眼里只有成功,或在接受的教育中只有成功学,那遭遇一场失败就可能一蹶不振,而即便收获成功也可能因为一次挫折而无法守住胜利的果实。只有做到正视失败,才能做到身处低谷不气馁、站在高处不骄傲,也才有可能厚积薄发取得成功,并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

  包括冬奥会在内的体育赛场,有太多既领略过顶峰无限风光,又在低谷苦苦挣扎过的优秀运动员。家长、教师在引导青少年学习优秀冰雪运动员敢打敢拼、勇争上游、不断追求成功的精气神外,不妨也充分运用“典型人物”开展好挫折教育,让青少年告别百般呵护的“温室”,使孩子们在与失败、挫折的“交锋”之中韧性得到提升、抗挫折能力得到提高,引导青少年成长为积极向上、无惧竞争敢于成功,又能坦然面对失利、直面挫折的身心健康的一代。(作者:夏熊飞,系媒体评论员)

  传承冬奥精神 上好“开学第一课”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冬奥会,北京也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成为展现新时代国家形象、发挥大国之治、提振发展信心的重要窗口和契机。通过这段无与伦比的“北京时间”,全世界再次惊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如诗如画的中国式浪漫,沉浸于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感动于台前幕后无私奉献的工作和服务人员。这就是北京诠释出来的奥林匹克精神给全世界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我们看到赛场上实力与颜值并存的谷爱凌凭借出色的比赛表现斩获2金1银,我们看到苏翊鸣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单板大跳台冠军和首位赢得冬奥会单板滑雪金牌的中国运动员,用1金1银的优异成绩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成人礼;我们看到三届冬奥会老将武大靖获得中国首金时的几度哽咽、情难自已;我们还看到患有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36岁创造生命奇迹的肖恩·怀特,参加8届奥运会的50岁德国速滑选手佩希施泰因……每一位运动员拼搏的身姿和顽强意志都令人动容,他们所诠释的冬奥精神远不是一块奖牌所能表现的。

  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超乎预期。百度热搜大数据显示,北京冬奥会是史上最“热”冬奥会,比上届冬奥会高出5倍,80后是关注的主力,而00后的兴趣高于90后。诚如世界青年大会秘书长伊迪欧拉·帕肖拉瑞所言,冬奥会是青年得以了解不同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国际活动和平台。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用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哺育成长,用什么样的理想价值引领成长,不仅关乎青少年个体发展,也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山林”。冬奥会如此,冬奥精神就更不应该成为“寂静山林”,而应成为中国人新的“精神营养剂”和“精神沃土”。如何深层、深度、深刻挖掘冬奥精神,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为青少年恰逢其时地上好春季“开学第一课”,是契机,更是责任。

  如何有效激活冬奥精神的育人元素,深度挖掘冬奥精神中宝贵的育人价值,把“拼搏精神”“中国自信”“开放包容”等冬奥精神印记牢牢镌刻在广大青少年的心中,不能简单化、机械式、口号式,更不能搞形式、走过场,必须注重内容、讲究方法,准确把握青少年的成长特征,正确处理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善于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方法,让冬奥精神走进青少年,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具体起来,引领正确的方向,根植文化的自信,鼓舞奋进的青春,让青少年在新时代感悟到并真正实践北京冬奥精神的奋进力量。

  冬奥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内容。北京冬奥会的精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冬奥精神是中国人的奋进营养剂,也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如何把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成青少年健康成长、奋力前进助推器的逻辑起点是“融入什么”,也就是冬奥精神的主要内容、核心要义的问题。

  虽然,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色对冬奥精神有不同的解读和认识,但以下三个方面一定要和青少年讲深讲好:一是要把新时代奥林匹克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讲深讲好,引导广大青少年勇争一流、不言放弃、奋勇拼搏。这是冬奥精神“看山是山”的第一层内涵,是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官方话”。二是要把冬奥会闪耀的中国元素、中国自信、中国精彩讲深讲好,切实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冬奥精神“看山不是山”的第二层内涵,是“北京话”的时代体现。三是要把冬奥会“更团结,向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讲深讲好,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撒和平的种子,用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的姿态放眼世界、开创未来。这是冬奥精神“看山还是山”的第三层内涵,是放眼世界格局的磅礴大爱,是冬奥精神的“世界话”。冬奥精神三个方面的内涵,是认识冬奥精神、实践冬奥的基础,由浅入深、由小及大、由点到面,必须要和青少年讲清楚。

  冬奥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方法。冬奥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不能简单做加法,而应注重“嫁接”“嵌入”与“融合”,实现润物无声。一是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想的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讲授、数字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将冬奥精神融入到思政课、专业课、基础课、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中来,开展冬奥精神的宣传、讲解和科普,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推动协同育人。二是要切实发挥“第二课堂”的补充渠道作用。利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等阵地优势,通过集中宣讲、学习研讨、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以学生乐于接受、活泼生动、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三是要切实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在他们高度活跃的微平台和手机端等建设教育阵地,以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等形式切入广大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引导广大青少年通过互联网关注冬奥赛事、读懂冬奥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作者:雷园园,系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体教融合赋能竞技人才培养

  冬奥期间,七台河,这座总人口不足70万的“冬奥冠军之乡”再次受到关注。这里先后走出了张杰、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等10位冬奥和世界冠军,中国在历届冬奥会获得的金牌中,7枚和七台河有关。

  七台河的成功无疑为我们培养各类竞技体育人才提供了诸多启示。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培养机制是“地方业余体校、省市体工队和国家队”的三级网络,整体上来看,还存在体教系统缺乏深层结合、输送渠道单一且成才率偏低等问题。

  而七台河的经验就在于,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形成了从学校到专业队,从业余到职业的培养、输送和层层选拔短道速滑人才的机制,脚踏实地走出来一条体育竞技人才培养之路。比如,七台河连续23年举办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开展了23届中小学生速滑赛,创办专业冰雪运动体育学校,让运动员从起步开始就得到正规化专业化指导和培训,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建立了由特色文化学校、初级班、青少年滑冰业余体校基础班、重点班组成的特色培训机制,不仅进一步夯实了后备人才基础,还解除了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这一后顾之忧。另外,创新培养模式,开通了地市级队伍直接向国家队推送优秀运动员的通道,叩开了直通国际赛场的大门。

  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要建立起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完整生态。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的举国体制,优化、整合后备人才培养、培训的途径,将体育类学校、培训基地融入教育系统,真正实现体教融合,形成行政主导、学校为主、市场化为辅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从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出发,激发全体学生的体育兴趣,自下而上地将常规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还需要整合资源,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良性循环的竞技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已有经验证明,社会力量投资创办的各级体育俱乐部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高水平运动员的摇篮,经济发展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支撑和动力源泉,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专业性社会机构与市场中介组织参与后备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走体教融合的科学化培养道路。传统的体育系统须与中小学、大学共同搭建体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形成多方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应搭台精准定位区域发展战略,鼓励体教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掘群众体育传统、体育资源、青少年体育潜能,落实国家层面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从管理体制上将传统体校和基础教育系统融合起来。

  要充分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竞技人才的初期培养,深化优秀运动员招生体制改革,形成自下而上、由宽渠道到专业化的培养路径。在中等教育阶段科学规划布局、设立特色学校,广泛性选择有培养潜力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拓展体育竞技人才的学业发展纵深度、职业发展宽广度。

  为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从学校教育主阵地开始就要兼顾体育技能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平衡,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学训平衡,从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上避免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避免体育人才发展的道路狭窄和异化。

  要搭建起体育竞技人才后备力量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开足开齐学校体育课程,为全体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课程,从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出发,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体育兴趣。弘扬体育强国精神、夯实健康中国的文化根基,筑好梯形人才培养框架,形成良性发展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梯队。(作者:杨玉春,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陆海事部门在台湾海峡西侧水域开展联合巡航

  •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2023-11-14 15:37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11-13 16:43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11-09 15: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