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七大古都”名称的确定
这样繁多的都城,其间各不相同。历年之长有多至千数百年的,也有仅几个月的。就是人户多寡,相差亦至为悬殊。西汉初年,天下粗定,人户萧条,尚未恢复,可是长安城中,就有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而西域的小宛国,全国才有户一百五十,口一千五十。就是全国人户都居住到都城扜零城中,扜零城也不能算作什么大城。其相互的差别竟难成比例。汉时自武帝时起,南置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国内除司隶校尉外,兼置十三州,其后诸州所属,共有百三郡国。而百三郡国皆听命于都城的指使。至于小宛国,自其都城北行,三日就可出境,达到且末国。
既然有这样的差异,都城间大小之分自然是难免的。距今60年前始有五大古都的说法。所谓“五大古都”乃是指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和开封。约略过了10年,又有六大古都的说法,这是在五大古都之外,又添上了杭州。这样的说法历时较为长久,似已成为大多数学者认可的说法。直到198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因以《中国六大古都》为书名编印了一本有关的著作。
当时是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五大古都的,这是已难于追问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都曾经作过全国性的都城。这是其他时期的都城所难于比拟的。后来添上了杭州。杭州曾作过南宋的都城,在南宋之前,还作过吴越国的都城。南宋在金人压迫下,在当时只能统治半个国家,成为偏安的局面。至于吴越国,正当五代十国之时,仅从字面上来说,当时只居全国十分之一的地位,当然还比不上南宋。就是吴越和南宋加在一起,杭州作为都城,也只有210年,并不十分悠久。它是不容易和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相提并论的。既然不能相提并论,为什么还摆在一起,而共称为六大古都?有人说,这是由于杭州在当时繁荣昌盛,不亚于其他五个古都,甚至还超过其中某几个古都。这话是有道理的。可能还有一点,也可以在这里约略提到。我国史学极为发达,历代史书汗牛充栋,其中所谓正史,自《十七史》直至《二十四史》,历来都受到重视。这样大部头的史籍,主要是记载统一王朝的历史,也记载分裂时期的主要王朝。元人修史,虽以辽、金两史与《宋史》分别撰述,然在后世看来,《宋史》是堪与隋唐诸史并列的,也应是统一王朝的历史,所以开封的地位可以比肩于西安和洛阳。南宋诚然沦于偏安的局面,《宋史》之中并没有把南宋摒出,使之另成一史。这样杭州就和开封相抗衡,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相沿成俗,竟成故事,也用不着再有什么变动。
六大古都的说法流行时期虽相当长久,却不能概括所有的各大古都。从都城的历
年来说,商代后期所都的殷,就长达273年,和北宋的开封(公元168年),南宋的杭州(公元139年)相比较,还要悠久。商代是一个统一的王朝,这个都城乃是现在已经发现而且经过确定的最早的古都。关于商代城池的发掘,目前不仅是殷墟一处,不过作为都城还有待于学者间继续论证。在未得到确实的肯定之前,殷墟还应该是我国已确定的最早古都。商代以后,过了相当长久的时期,殷墟东北漳水北岸兴起了一座邺城。就在东汉末年,曹操以此兴王,稍后魏国就以这里作为陪都。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和冉闵的魏国,都曾在此建都。再后,东魏和北齐的都城也都设在这里。累计有182年。邺和殷墟相距不远,现在虽分隶河北和河南两省,但在它们作为都城时却常被划在同一的地区。北周时,曾移邺县于安阳,使这两地合二而一。现在的安阳就与殷墟和邺都有了关系。作为古都,它的年代应该是351年。仅次于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和开封。
像这样现在已经确定的最早古都,而且和它以后的邺联系起来,它作为古都的年代就有351年,也是相当悠久的。可是它不仅没有包括在五大古都之中,也未被收罗在六大古都之内,这也许是当时定名时的疏忽。近几年来,学者间对此不断讨论,佥认为有必要补苴这样的缺略。1988年中国古都学会在安阳举行第六次年会,才正式通过将“六大古都”改为“七大古都”,就以安阳和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并列,成为七大古都。其时,不佞亦参预这项决定,故能略事追述。就在这次会议的前一年,北京、陕西、江苏、河南、浙江五省市电视台,已经决定并开始拍摄大型电视片“六大古都”,及中国古都学会第六次年会通过将六大古都改为七大古都后,五省市电视台亦随即改“六大古都”电视片为“七大古都”电视片。五省市电视台拍摄“六大古都”电视片时,同时编印“六大古都”画册,电视片既已改称,这本画册亦一并改为“七大古都”画册,可见中国古都学会第六次年会的决定是符合公议的。
这次会议作出这个决定之后,“七大古都”的名称已成定型,可能不会再有所增益。“七大古都”以过去的统一王朝为主,自商代中叶以后各统一王朝的都城皆已列入七大古都之中。商代中叶以前的都城固然还有待于学者间的探索。不过作为大的古都,历年的久暂也是一个主要的条件。商代中叶以前的都城就是能够有新的确定,也只能说有了更为古老的都城。前引《古本竹书纪年》之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已知夏都有13处,曾经迁过都城的至少有六王。每个都城最多也不过经历数十年,都说不上是多么长久的。《古本竹书纪年》又说,商代二十九王,四百九十六年。自盘庚迁殷至纣的灭亡,已有273年。由盘庚上溯至于成汤亦只223年。可是成汤之后至于盘庚,却有5次迁都,其间每个都城也不过数十年。数十年的经历是相当短促的,是不能以之和各大古都相提并论的。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由于王朝版图辽阔,其影响也是相应广大的。这一点是割据一方的政权的都城所难于比拟的。割据时期的政权一般都是比较众多的。南北朝时期只有南北两个政权算是最少的了。就是到了后期,南方多了一个后梁,北方也有东西魏以至北齐北周的对立,实际上并存的只是四个政权。这时的都城先后共有建康(今南京)、洛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江陵、邺和长安(今西安市)六处。虽说都是偏霸的政权,由于南京、洛阳、安阳、西安都已作为大古都,这时建都的年代就可以分别计入有关的大古都的历年数目之中。所余的只是江陵和平城。后梁都于江陵,仅有33年,北魏以平城为都,也只有96年,年代都不算是很长。当时北魏的版图说不上是很广大的,后梁就更为狭小,都是难与各大古都并列的。
至于周边各族所建立的政权的都城,其中有些历年也都是相当长久的。吐蕃的逻娑,渤海的龙泉府,南诏和大理的阳苴咩城,以及于阗的西城,疏勒的疏勒城,龟兹的延城,焉耆的员渠城,都是可以称道的。于阗、疏勒、龟兹、焉耆等皆立国于沙漠间绿洲,幅员都相当狭小,实无容再事提出。吐蕃、渤海、南诏、大理在当时固皆是称雄一方的大国。不过从整个中国来说,还都是偏处一隅,是难与中原的王朝相比拟的,因而逻娑、龙泉府和阳苴咩城也都不易与各大古都并列。逻娑、龙泉府和阳苴咩城还是如此,其他各处就更不必详说了。
来源|学衡、《中国古都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