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六届礼敬中华传统文化·校史中的红色印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全国高校思政网、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征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系列作品,通过稿件、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各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学习与创新,鼓励广大高校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增强使命担当,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充分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1950年4月6日,在29周年校庆之际,厦门大学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电报:祖国大地皆春,我怀念您啊,祖国!只言片语,饱含对祖国的深情。发这份电报的正是蔡启瑞先生。
图为蔡启瑞先生(厦门大学供图)
1937年,蔡启瑞毕业于厦门大学,1947年,已成为教师的他被选派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深造。3年后,获该校化学领域哲学博士学位。
学成归国,报效祖国,这个信念一直长存于蔡启瑞的心中,然而归国之路并不平坦。即将回国之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规定,在美留学的理工科中国学生,一概不许回国。
之后6年的时间,他年年递交离境申请;6年的光阴,他日日期盼早日回国,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而这份跨越重洋的电报,正是他在母校29周年校庆之际发出的“呼唤”。字里行间,是“一天也不能等”的归心似箭,是一颗饱含深情的拳拳赤子之心。
1956年3月,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蔡启瑞与一批我国留学生的回国申请终于获批。得知消息后,他欣喜之至,争分夺秒整理要带回国的各种学术资料、实验数据,但个人的私事却完全搁置一旁——薪水不领了,奖金不要了,汽车放弃了,可以申请的专利也不考虑了,一切只为了赶在最近的一个船期回国。
“我现在已进入中年,今后如何报答祖国”?回国后,蔡启瑞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国家的需要就是科学家的使命”,为了国家的需要,他放弃已经卓有成就的结构化学领域,从零开始转向催化研究。
彼时,他已44岁。
而后来的数十年,蔡启瑞这个名字和中国催化事业发展紧紧连在了一起。他领衔创建中国高校第一个催化教研室、厦大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圆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化学梦,奠定了厦大化学学科的一流地位。
2013年,厦门大学在92周年校庆上,把首次设立的学校奖教金最高奖项“南强杰出贡献奖”授予蔡启瑞。颁奖词中这样写道:蔡启瑞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德高望重的物理化学家、分子催化专家。在他心里,国家民族为重,个人利益为轻。为了祖国的召唤,他执意回国;为了国家的需要,他毅然转行。催化学科,他是奠基人;物化研究,他是引领者;工科发展,他是开拓者……
多少年过去,蔡启瑞先生的故事仍在被讲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奋发向上,报效国家!(资料整理:田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