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六届礼敬中华传统文化·我身边的党员榜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全国高校思政网、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征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系列作品,通过稿件、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各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学习与创新,鼓励广大高校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增强使命担当,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充分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在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一位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36年的温婉师者,她倾心育人,在教学与科研一线厚积薄发,影响和感动了众多学生。她就是获评湖南大学2020年“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的刘玉珂。
站稳讲台,讲深讲透
思政课要上好,要直抵学生心底。刘玉珂明白,一定要自己先把问题钻研透彻,才能深入浅出地解读、传递给学生。例如课堂中讲到践行新发展理念即开放发展时,刘玉珂没有简单地只从“不开放就是闭关、就会落后挨打”的历史角度去分析,而是更多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为何要开放,“相信学生的理解会更深一些”。
2019级研究生黄静说,“即便是去年疫情阶段,刘老师的线上思政课到课率依旧很高,且课堂氛围活跃。她总是鼓励大家从专业角度来看疫情及其发展,让我们思考其中凸显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优势。同学们线上自由发言、讨论,积极性高,互动效果非常好。”
刘玉珂(右二)与学生们交流(湖南大学供图)
指导研学,倾尽心力
思政课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本科阶段,根据课程设置,任课教师指导分组的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思考调研一些现象或问题,形成各类形式的展示,以便师生们交流学习。
如何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是新时期思政课老师要思考和探索的。刘玉珂认为,思政课要能回答来自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在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她多以问题导向为手段,指导学生紧密关注国家和社会现实。
2019年暑期,刘玉珂和同事们一起带领研究生、本科生作田野调查。他们去了株洲、常德、张家界等地,了解革命历史及更为生动的历史细节,调研红色文物保护现状与困境。
多位参与了此次调研的同学都感慨,如果只纯粹讲理论和历史,可能没有太多共鸣,很难理解理论的魅力、思想的力量。但走出去探寻历史足迹,接触历史文物,可以感受到更多鲜活、真实的历史。除了提交调研报告外,刘玉珂更引导学生们思考红色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乡村振兴过程中红色文化如何发挥其价值等相关性较高的后续研究,调研收获颇多。
“这些年我的研究生们的选题都是关注现实的,都是真问题。”刘玉珂一直是这样引导和要求学生的,同时为学生的学术启蒙和成长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和学生说的话、相处的时间,比女儿多很多。”
亦师亦友,春风化雨
学生们喜欢与刘玉珂交流相处,是因为喜欢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
学生们都说,刘老师的思政课给人仪式感,同时她课堂里与同学们互动的分寸感很好,并不会程式化地强行互动,也不会强行同学们认同她的观点,而是尽量摆事实,引导我们去思考。平视学生的姿态与风格,同学们认为是刘玉珂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自信和对学生思考力的尊重。
刘玉珂从2011年开始带研究生,已有20多位学生聚于同一师门下,他们将团队称为“玉润珠丽”。聚餐和读书会,是刘玉珂和自己带的研究生们常进行的“团建”活动,更多是为了交流近期的资讯、学习生活状态、思想,是师生们深度交流的时空,不流于形式,每次都有碰撞的火花。(资料来源:湖南大学 文字整理:田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