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视频由北京大学提供
【第六届礼敬中华传统文化·我身边的党员榜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全国高校思政网、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征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系列作品,通过稿件、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各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学习与创新,鼓励广大高校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增强使命担当,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充分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陈佳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1934年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之家,少年时期的他一直生活在战乱中。他深刻意识到,只有国家强盛,才有个人尊严和发展前程,立志长大后要为建设强大中国奉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陈佳洱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
1950年,陈佳洱考入大连大学物理系,师从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朱光亚。1955年1月,中央作出建立核工业、发展核武器、建立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决策,年轻的陈佳洱被调到北京大学,参加我国第一个原子核教育基地的建设。
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执着的科学精神,让陈佳洱很快脱颖而出。1958年,24岁的他因带头研制我国第一台30兆电子伏特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被选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获颁奖章。
1963年,中英双方互派访问科学家,陈佳洱被北京大学推荐到牛津大学。由于表现出众,陈佳洱又被推荐到了世界顶级物理学研究机构——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他取得的最大收获是掌握了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心区中粒子束的运动规律,并在研究和实验中将其束流量提高了3倍以上。陈佳洱因这一研究成果,被一个英国同事兴奋地称赞为“谐波加速之王”。他的出色表现,也让英国同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的科研工作者。
回国后,随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让陈佳洱的科学生涯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投身科研事业的同时,党和国家也把更大的责任放到陈佳洱的肩上——1996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99年又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不断为我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时至今日,陈佳洱虽已退休,却依然初心不改,“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人生信念不断激励着陈佳洱的前行之路,同时也化作对青年一辈的殷殷嘱托。他说,要实现“两个百年”,从大国变成强国,学校一定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成为文化、科学、技术方面引领的世界一流大学,才符合强国的要求。(文字整理:田媛 雷昱 视频剪辑:雷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