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6日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由厦门大学主办、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人文社科国际论坛“传播视野中的百年厦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分论坛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南光楼成功举办。一百多名来自国内外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校研究生,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以16个大会发言和48篇论文的方式进行了深入交流,期间还进行了一场关于“新闻传播学科的新文科建设路径”的圆桌讨论,最后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教授总结致辞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张荣校长致辞
开幕式由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致辞,厦门大学副校长杨斌主持。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校友俞可平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文学家勒·克莱齐奥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余清楚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邓绍根秘书长、英国卡迪夫大学新闻媒体与文化学院马特·沃尔什(Matt Walsh)院长在分论坛欢迎仪式上致辞,分论坛欢迎仪式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曾铮书记主持。
曾铮主持 余清楚致欢迎辞
邓绍根致贺辞
Matt Walsh致贺词
中国问题.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参与论坛的学者一致认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发展需要贡献出中国智慧。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黄星民教授认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最独特也最宝贵的品格是具有海洋精神,这种海洋性格体现在敢于从无到有,开拓中国第一个新闻系、第一个广告专业,之后持续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逐渐找到台湾与两岸传播研究等学科特色。长江学者特岗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从疫情中的跨文化编码和释码角度分析西方对中国信息的对抗式解读,强调中国应当运用好丰富的中国医疗故事,借助案例与数据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对于中国的信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则以英语世界最大的知识分享社区Quora为研究对象,考察“他者”对中国形象的建构。
(海报设计 张雨歌)
百年奋斗.百年传承.勿忘人民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于运全院长在发言中首先指出,党的国际形象是主动塑造传播和外部力量影响互动博弈的结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核心,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在发言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的创新路径、逻辑和理念。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新闻舆论观的演变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动员人民,强调实事求是,群众办报;第二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强调客观、真实、公平、全面;第三阶段则是改革开放后到今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邓绍根教授回顾了中国新闻学一百年来的探索历史,新闻学发展经历了从民国时期学习欧美国家的理论,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学习苏联的思想,从开始尝试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再到改革开放后逐步搭建起完整的学科体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分享了关于人本精神与算法治理的思考,提出破解人与算法主客颠倒的关键在于人本精神,在算法设计与治理中都应强调以人为本,最终实现算法为人服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强调网络多主体传播的互文性。
(海报设计 张雨歌)
由于时差原因,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教授、国际传播学会原主席Terry Flew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Richard John以预先录制视频的方式做了大会发言,其主题分别为《互联网治理的三个时代》和《当代文明的承诺》。
Terry Flew发言
Richard John发言
未来学科发展.学术共同体构建
分论坛的开场发言嘉宾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教授,他从当前的传播学科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融合构建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的问题。
分论坛在两场大会发言中间举行了一场关于“新闻传播学的新文科建设路径”的圆桌讨论。圆桌讨论由青年长江学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韦路院长主持,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苏宏元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洪忠执行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姜飞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传播学院邵国松副院长、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曾一果副院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苏俊斌副院长等学者围绕新文科新在哪里、新闻传播传播学教育如何创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分论坛最后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唐绪军教授做总结致辞,他从厦门大学新闻学科的百年发展历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使命入手,简要梳理回顾了大会发言的要点,在此基础上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当下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及其学术共同体。
圆桌讨论
唐绪军总结发言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靖 通讯员 苏俊斌 巴鑫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