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新学期伊始,记者在各地走访发现,不少学校将AI机器人、科技创新、航空航天等元素融入课堂,开启了科技感拉满的“开学第一课”。[详情]
在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各校积极推进探索与实践,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详情]
它又如何从昔日的“五无乡镇”,蜕变为今天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在那里,姚遥用六周时间寻找答案。他坚持写日记,将自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感悟,以及对基层工作和百姓生活的点滴认知,凝于字句之间。[详情]
即时播报: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初二年级历史教师 王正朝:突出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协同作战,强调了全民族抗战的整体性,同时新增的高质量的插图、史料,这些变化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历史思维和民族认同感。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天津、杭州、西安等多地发文明确:在中小学各学段探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详情]
在程家山的苍松翠柏间缅怀先烈,于方志敏的塑像前诵读经典,在田间地头见证科技助农的生动实践……近日,南昌航空大学“星火启航”2025年暑期大思政实践团踏上红色沃土,在景德镇、弋阳等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详情]
50余名青年学子行走在西部大地,通过公益活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践行“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的团队理念。[详情]
8月20日,BOSS直聘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相关信息显示,第二季度招聘市场需求呈现恢复趋势。6至7月面向应届生的新增岗位数同比增长超过18%。[详情]
创新构建“需求匹配、能力递阶、项目赋能”的分类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共建“数智融合、‘双师’协同、校企互补”的立体化资源生态,实施“纵横协同、三互联动、评价赋能”的项目化课堂教学,探索出一条分类个性化教学改革的新路径。[详情]
这个就业季,华东师范大学2025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吴曦顺利入职上海交宅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开发工作。华东师范大学自2022年启动微专业项目以来,已累计开设32个微专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空间治理、数字贸易等多个领域。[详情]
历时五天的2025青少年儿童艺术大会暨第十一届“曹灿杯”全国展示(海口站)活动6日在海南落幕。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表示,海口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详情]
运动须从小时候抓起,坚持不懈。体育不仅“野蛮体魄”,而且“强大心灵”。在辽宁省大连市培根学校3000多名毕业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少年们蓬勃向上、全面发展、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详情]
7月4日上午,《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少儿图书凭借东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红利,成为中国向东盟输出品种规模最大的类别,是版权贸易新的增长点。[详情]
8月8日,中国少儿数字阅读品牌叫叫重磅推出《AI启蒙与应用》课程。这款产品旨在帮助孩子们从小建立起对AI的正确认知,学会运用AI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赋能,同时培养科技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详情]
暑期,湖北迎来出国留学生体检高峰期。8月12日,湖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数据显示,5月以来,到该中心出国留学体检人数逐月上升。其中,7月共实施出国留学体检2617人次,环比增长21.55%,同比增长37%。[详情]
2023年,常笑到法国巴黎留学。今年,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并见证巴黎奥运会。此次巴黎奥运会上,常笑担任的是奥运村交通组志愿者,负责在上下车区域引导车辆和运动员,调配奥运会专用车辆,确保交通服务畅通有序。[详情]
来中国留学之前,我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驻巴基斯坦海外公司做机械工程师。和中国同事一起工作的这些年,他们的专业、勤奋、团结等让我对他们的国家充满好奇[详情]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以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为视角,创新构建“湖畔美育”教联体,探索乡村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本的创造性转化路径,为破解“活态传承”与“教育赋能”的协同难题提供了新范式。[详情]
为进一步推动中欧职业教育和人文交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欧盟协会于6月1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共同举办中国欧洲职业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发展国际交流会议。[详情]
这座占地1170平方米的“就业服务综合体”,配备AI面试训练亭、刷脸求职一体机等14个功能区,年服务学生超3000人次,成为山东省首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赋能试点标杆。[详情]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就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指出:“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工具和方法。[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殷切期望,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广大人民教师的职责使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