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崔志坚 光明日报通讯员 曹 萍
赵吉光同学很幸运,在毕业时就已成功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河南省魔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先后为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拍摄了300余部形象宣传片,制作的《普安红 红天下》《从心出发》《古韵从江》等作品,还在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赵吉光的幸运与自己的辛勤分不开,也得益于母校平顶山学院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眼高手不低”。
墙内发展墙外找题
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平顶山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围绕齐全的产业门类,平顶山学院牵手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墙内发展墙外找题,在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中,走上了特色学科发展道路。
随着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平顶山学院主动对接地方文化产业需求,打造新的文化创意类学科专业群。根据平顶山市文化转型的战略部署,该校作出了做优做特文化创意类学科专业群的战略决策。重点建设了服务地方陶瓷产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陶瓷艺术设计、陶瓷产品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特色专业,其中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河南省唯一。
学校先后与平顶山市政府、大河网、中国陶瓷玻璃协会、达内集团等共建了“大河传媒学院”“李国桢陶瓷学院”“达内设计学院”“平顶山市文化产业研究院”“新媒体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70余个。共建平台为文化创意类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支撑。
创业教育融入始终
统筹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平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训练和创业孵化,平顶山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文化创意类专业教育,构建了完善的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原则,将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学校组建了专兼职结合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团队和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面向全体学生,在通识课程中开设4个学分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就业指导课程;学校突出专业特色,在专业课程开设或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置换,安排12个创新创业学分。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文科专业学生全覆盖的过程中,该校还遴选有创业倾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开办创业兴趣班、创业先锋班,培养双创精英人才,发挥创新创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培育创新创业成果。
教学做创育人一体
全方位推进引企入教,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下真学真做,平顶山学院着力打造“教学做创一体化”育人空间。
校园里的特色工作室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做、师生共创的空间,每个工作室都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导师带领学生团队在“真实环境”中,以“真实项目”,开展“真实流程”的全程实战。
截至目前,该校陶瓷类专业创建了“鲁山窑工作室”等8个工作室,采用师带徒模式,师生共创的陶瓷产品直接在陶瓷创意集市销售,师生研发的18个陶瓷新品,成功推广应用于平顶山市三瓷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新闻传播类专业校媒融合建立了“新媒体工作室”等7个工作室,先后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创作专题片、纪录片近200部,孵化了“湖南玖天佳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追光文化传媒”等多个大学生创业企业。广播影视类专业建立了“鹰城微电影工作室”等3个工作室,与平顶山电视台等联合开办《文化鹰城》《品味鹰城》等栏目。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企业共建“工铭艺社工作室”等6个工作室,近三年来参与工作室项目的学生达400余人,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
新型的文化创意类专业群与高压智能电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和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等育人模式一样,让学生成就了“眼高手不低”,也让平顶山学院成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原最佳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选考试基地、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选考试基地,以及长江以北最大的陶瓷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陶瓷”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特色名片。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7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