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与家庭、社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这可能是个历久弥新的问题。 11月29日下午,北京十二中 “家校社共育咨询室”正式揭牌,来自教育部、北京市和丰台区教工委的领导,教育界专家、高校学者、社区代表,与集团各校区的教师和家长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这也标志着十二中先行垂范,开始了从制度和管理层面促进家、校、社三方携手,共同呵护青少年成长的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在主题发言中提到,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有责任,加强共育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家庭变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也是实现学校自我变革和自我建设的需要,而加强多元基地间的桥梁建设、构建多元立体的共育生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尤为重要,基于这一背景,十二中“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应运而生。
据了解,北京十二中“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的功能定位是:服务学校、帮助学生、支持家庭和影响社会,即为学校开展共育工作提供决策建议,为教师实施共育活动提供指导服务;为学生参加共育活动提供咨询指导,为解决学生成长问题建立共育支持系统;为家庭开展共育工作提供专业有序指导,为家庭参与共育工作提供专业操作平台;挖掘社区资源不断深入推进共育工作,广泛吸纳专业团队进入共育服务体系,从而真正实现家长从客户到伙伴、社会从旁观者到合伙人、学校从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专业的事情交由行家来做”的角色转变,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与会领导专家对北京十二中成立“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表示肯定。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指出,作为北京市首批高中示范校,十二中通过制度性的创新探索了家校合作的模式,体现了主流教育思想,彰显了学校的教育理想,也回归了教育的本义。这一做法既遵循了教育规律,又响应了党的教育政策,走在了全国前列,“教育只有关注了生命、精神的成长才是培养真正的人,咨询室的成立很好地回答了教育是培养人还是工具的问题,切实引导家长、社会关注孩子品德、人性养成的教育。”(光明融媒记者周世祥)
[责编:孙宗鹤]